题林进士玉芝西涧小隐
小山寻杖屦,璧水叹荆榛。
结屋依泉石,弹冠谢俗尘。
伤心天宝事,散发义熙民。
芝岭甘幽旷,桃源慕隐沦。
田园谋老计,花竹结芳邻。
孔孟惟忧道,夷齐不患贫。
无官劳远梦,有地著閒身。
来往唐冠带,留题汉缙绅。
知君易尚在,吾亦守吾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杖屦(jù):手杖与鞋子。
- 璧水: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的水池,借指太学和皇帝选士的场所。
- 荆榛: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 弹冠: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
- 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 义熙: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年号。
- 芝岭:长满灵芝的山岭。
- 隐沦:神人等级之一,泛指神仙。
- 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
- 夷齐:伯夷和叔齐的并称,两人曾互让君位,先后出逃,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 缙绅(jìn shēn):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翻译
在小山间寻找手杖和鞋子,面对学宫前的水池叹息那荒芜的景象。依靠着泉石建造房屋,整理衣冠辞别俗世的尘埃。为天宝年间的事而伤心,如义熙年间的百姓般散发而行。灵芝岭甘愿处于幽僻空旷之处,像桃源那样羡慕神仙般的隐居。规划着田园终老的计策,与花竹结交成为芳香的邻居。孔子孟子只担忧大道,伯夷叔齐不担心贫困。没有官职就不会劳烦那远方的梦想,有了这土地就能安置这清闲之身。来来往往的都是唐朝的官员,留下题诗的是汉代的官员。知道你那高尚的志趣还在,我也坚守着我的本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林进士隐居之处的景象和他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其隐居生活的赞美以及对高洁志趣的追求。诗中通过“小山”“璧水”“泉石”等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同时提到“天宝事”等历史事件,增添了几分沧桑感。以“孔孟”“夷齐”为例,强调了对道德和操守的追求。最后表明与林进士一样坚守本真的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古朴典雅,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