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道中还寄子瞻
投晓理竿枻,溪行耳目醒。
虫鱼各萧散,云日共晶荧。
水荇重深翠,烟山叠乱青。
路回逢短榜,崖断点孤翎。
丛薄开罗帐,沦漪写镜屏。
疏篱窥窅窕,支港泛笭箵。
远溆依微见,哀猱断续听。
梦长天杳杳,人远树冥冥。
旅思摇风旆,归期数月蓂。
何时燃蜜炬,复听閤前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竿枻(gān yì):竹竿做的船桨。
- 晶荧:明亮闪光貌。
- 水荇(xìng):多年生水草,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
- 短榜: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 丛薄:茂密的草丛。
- 沦漪(lún yī):微波。
- 窅窕(yǎo tiǎo):幽深的样子。
- 笭箵(líng xīng):渔具的总称。亦指贮鱼的竹笼。
- 溆(xù):水边。
- 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 蓂(mì):古代用以象征祥瑞的一种草。
翻译
天刚破晓就整理船桨,在溪水中前行让人耳目清醒。虫鱼各自自在分散,白云和太阳一同闪耀明亮。水荇呈现深深的翠绿色,烟雾笼罩的山峦重叠着杂乱的青色。道路回转碰到短桨,山崖断裂处点缀着孤单的鸟羽。茂密的草丛像是张开的罗帐,水中的微波好像是写在镜屏上。稀疏的篱笆可窥见幽深之处,支流的港湾有渔具漂浮。远处的水岸隐隐约约可见,悲哀的猿猴断断续续地啼听。梦很长而天空深远,人已远去树木昏暗。旅途的思绪摇动着旌旗,归期要数月后才有征兆。何时能点燃蜜炬,又能再听到宫门前的铃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德清道中的各种景象,如清新的自然、灵动的生物、独特的山水等,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如“投晓理竿枻,溪行耳目醒”,生动地表达了清晨行舟的感受;“虫鱼各萧散,云日共晶荧”则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呈现出来。诗中还融入了旅途中的思绪和对归期的期待,“旅思摇风旆,归期数月蓂”,使情感更为丰富。整体意境优美,语言典雅,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索。

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