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堂

· 秦观
堂堂三元老,业履冠俦匹。 蹇谔横秋霜,高明丽朝日。 并道谒温宣,连科收甲乙。 东南奠藩服,西北驰使驿。 解鞅环堵安,岸帻毡裘屈。 群奸慑謦咳,众废起咄叱。 至今领麾地,讴吟遍蓬荜。 出入虽异途,归洁固如一。 晚厌方内游,把袂访闲逸。 云壑庆安车,风川驶飞鹢。 酬献埃壒外,珠玉在挥笔。 风标傲松鹤,颜发移丹漆。 遂令吴越人,藻绘资称述。 邈然超世姿,彷佛得十七。 辟廱礼寂灭,麟阁事萧瑟。 兹焉出民愿,名实更炳蔚。 琬琰琢高词,龙兰燎深室。 福履既所绥,光华无终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俦匹(chóu pǐ)**:同类,伙伴。指才能、地位等相当的人。
  • **蹇谔(jiǎn è)**:亦作“謇谔”,正直敢言。
  • **高明:指高尚明智的人,这里形容三元老的品德高尚犹如明亮的朝阳。
  • **(yè)**:拜见。
  • **温宣:可能是文中三元老所拜见的对象,具体所指需结合相关背景考证。
  • **解鞅:卸下驾车的马,指休息 。
  • **环堵:四周环着每面方丈的土墙,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
  • **岸帻(àn zé)**: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不拘束。
  • **毡裘:北方少数民族所穿的毛织衣物,这里借指北方少数民族人物。
  • **謦咳(qǐng ké)**:咳嗽声,引申为谈笑,这里指言论。
  • **咄叱(duō chì)**:呵叱,这里指使废弃之事重新振兴。
  • **领麾(lǐng huī)**:指担任重要官职,指挥一方。
  • **蓬荜(péng bì)**:蓬门荜户,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苦人家简陋的房屋。
  • **方内:指尘世、世俗范围之内。
  • **把袂(bǎ mèi)**:拉住衣袖,指握手,有结交、见面之意。
  • **云壑:云雾缭绕的山谷。
  • **安车:古代一种可以坐乘的小车,高官告老还乡或征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
  • **飞鹢(fēi yì)**:古代船头上画着鹢鸟的形状,故以“飞鹢”称船,这里形容船行如飞。
  • **埃壒(āi ài)**:灰尘,借指尘世。
  • **藻绘:修饰文辞 ,这里指对三元老事迹的夸赞描述。
  • **辟廱(bì yōng)**:亦作“辟雍”,周天子所设大学,后泛指学校,这里指教育之事。
  • **麟阁: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将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画像于麟阁,后以“麟阁”表示卓越的功勋或最高的荣誉。
  • **琬琰(wǎn yǎn)**:美玉,比喻美好的品德或文辞。
  • **福履:福禄。

翻译

三位德高望重的元老,他们的功业和品行在众人之中堪称一流。 他们正直敢言,其气节如同秋霜般凛冽;品德高尚,就像朝阳那般明亮。 他们并行前往拜见温宣,接连在科举中高中甲乙等。 在东南地区能稳定藩镇,让地方安定;在西北边疆能快速传递使者的信息,沟通往来。 他们卸任后安居于简陋的屋舍 ,洒脱不羁的风范让少数民族的人物都为之折服。 他们一声咳嗽般的言论就能震慑住奸邪之人,大声呵叱就能令诸多废弃之事重新振兴。 至今在他们曾任职执政的地方,百姓的歌颂之音充满了家家户户。 他们入朝为官与退隐生活虽然道路不同,但高洁的品行始终如一。 晚年厌烦了尘世的游历,就携手去拜访那些闲适隐逸之人。 他们在云间山谷里,安稳地乘坐着安车;在风吹的江河上,轻快地驾着快船行驶。 他们在尘世之外相互酬唱应答,挥笔写下如珠玉般华美的文章。 他们的风度气质胜过松鹤,容颜随着岁月变化却如同丹漆一般润泽。 于是让吴越之地的人们,有诸多美好的文辞来称赞讲述他们的事迹。 他们超尘脱俗的姿态难以全部描述,大概也只能领略其中十分之七。 如今教育之礼渐渐衰微,功勋之事也冷冷清清。 他们的出现顺应了百姓的心愿,使得名声与实际都显得更加光辉灿烂。 他们的美好事迹如同美玉雕琢的华丽言辞,也似熏香燃烧在幽深的室内。 他们福禄安稳,荣耀光辉永不终结。

赏析

这首诗是秦观对三位元老的颂歌。开篇直接赞美三元老功业和品行冠绝众人,通过“蹇谔横秋霜,高明丽朝日”生动地刻画了他们正直、高尚的品质形象。接着讲述他们在科举的成就以及在东南西北不同方位为国家效力、发挥重要作用,如稳定地方、保障信息传递等。描写他们卸任后生活的语句,突出了他们洒脱生活态度和影响力,连少数民族都为之折服,且让被奸佞废弃之事得以重新兴起。诗中还描绘了元老们晚年超脱尘世的生活,游山玩水、酬诗作文,展现出高雅的情趣和非凡的气质。

从整体意境来看,全诗展现出一种庄重、宏大又不失高雅悠然的风格。诗中既有对三元老辉煌功绩、高尚品德的赞美豪情,又有对他们晚年闲适生活的悠然描述。同时,诗人将三元老置于当时教育和功勋之事略显衰败的社会大背景下,更突出了元老们出现顺应民心,其名声与功绩的光辉灿烂,寄托了诗人对贤才的推崇以及对世间美好品德和卓越功勋的向往、歌颂之情。整首诗用词精准,比喻形象,将对人物的赞美之情融入到各种具体的情境和事物描写之中,是一首思想与艺术兼具的佳作。

秦观

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