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与性之王君谈遽来告别因作

许州秀才周若蒙,星官占罢泪无从。 欧阳公死不过夏,天上文星已告凶。 常秩王回暨姚辟,排斥先儒不少容。 回第曰向窃笑之,问学文章众所同。 识此二事王氏孙,酸枣先生称祖翁。 先生易老净肇乐,晚奏象系明光中。 清净之化浃百年,寡欲爱民自祖宗。 潜仁蓄德流必远,譬如乔岳生寒松。 天之生材弗浪与,不世其美安得雄。 君之积学万石簴,笔力仍关千石钟。 遑遑欲谈谁听此,秋江好渡多柔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周若蒙:许州的一位秀才。
  • 星官:古时候通过观测星象来占卜吉凶的官员。
  • 占罢:占卜完毕 。
  • 暨(jì):和、与 。在此处连接常秩、王回、姚辟几个人名,表示并列。
  • 先儒:以前的儒者,先辈大儒 。
  • 回第:王回只(这里“第”意思是只、仅仅 )。
  • 王氏孙:姓王人家的孙子,结合前文推测可能是性之王君。
  • 酸枣先生:作者提及王君的祖翁,其具体身份需结合更多背景知识确认。
  • 易老:可能指对《易经》和《老子》有研究 。
  • 净肇:具体所指不太明确,需结合更多相关资料,可能是佛教典故或者人物。
  • :可能是一种理念或行为的追求。
  • 象系:《易传》中阐释卦象和爻辞的部分。
  • 明光:宫殿名,这里代指朝廷。
  • 浃(jiā):湿透,遍及。浃百年指这种清净的教化在百年间深入人心。
  • 潜仁蓄德:积累仁德。
  • 乔岳:高大的山。
  • 浪与:随便给予。
  • 不世:世间少有的,非凡的。
  • 万石簴(jù):簴,古时悬挂钟鼓的架子。万石簴形容学问积累深厚,犹如重达万石的器具。
  • 千石钟:石,容量单位和重量单位。形容笔力雄浑有力,如同千石重的大钟。
  • 遑遑(huáng):匆忙、忧虑不安的样子。

翻译

许州秀才周若蒙,星官占卜完后悲伤得泪如雨下。因为欧阳公怕是活不过夏天,天上文星已呈现出凶兆。常秩、王回还有姚辟,他们对先儒观点极力排斥毫不宽容。王回只是在一旁暗暗嘲笑,做学问、写文章本应大家共同切磋探讨。认识了解这两件事的是王氏的子孙,他的祖翁号称酸枣先生。先生深通《易经》《老子》,秉持清净理念,晚年还在朝廷上奏对阐释易学。清净无为的教化普及百年,寡欲爱民是祖宗传承的理念。积累的仁德必然能够流传久远,就像高大的山上生长出耐寒的松树。上天造就人才不会随意给予,不是世间少有的美好之才又怎能称雄世间。你积累的学问深厚无比,笔力雄浑如同千石重的大钟。你匆匆忙忙想和人倾谈这些见解,却无人倾听,正好秋江适合行船,江上柔风和畅。

赏析

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开篇通过周若蒙为欧阳公之逝的悲叹,营造出一种略显哀伤的氛围,传达当时文人对杰出人物离世的痛心。诗中提及常秩、王回、姚辟等人对先儒观点的态度,以王回的“窃笑”引发对治学态度的思考,展现当时学术讨论中的不同观点碰撞。

关于对王君及其祖翁事迹的描述,可见作者对其家学渊源的重视与赞赏。诗里从祖宗“清净之化”“寡欲爱民”的理念传承,引出人才的难得以及对王君学问才华的高度评价,用“万石簴 ”“千石钟”这样生动的比喻,极言其学问深厚、笔力雄健。

最后“遑遑欲谈谁听此”表达出王君才华虽高,却知音难觅的孤独,结尾转而描绘“秋江好渡多柔风”这样一派平静宜人之景,从孤苦的心境向淡然超脱的景色过渡,增添了一丝悠然自得又略带惆怅的韵味。整首诗涵盖了人物事迹、学术观点、道德传承、人才褒奖等多方面内容,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对世间诸事的深刻思考。

晁说之

宋济州巨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晁端彦子。神宗元丰五年进士。以文章典丽,为苏轼所荐。哲宗元符三年知无极县,上书斥王安石及绍述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诗,善画山水。博通五经,尤精于《易》。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 ► 9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