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日

· 苏辙
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 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 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元: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 城郭: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城郭泛指城市。
  • :飘扬。
  • 驱驰客:奔波忙碌的人。
  • :圆形草屋。(ān)
  • 寂定:佛教语,指安静禅定。
  • :沉淀的杂质,污秽。(zǐ)

翻译

元宵节已经过去正要收灯,城市里游玩的人却一倍地增加。小路上扬起的红尘如烟雾般飘飞,云间的明月寒冷得如同冰块。谁说世上那些奔波忙碌的人,老了就会成为庵中安静禅定的僧人。计时的水漏一半已经消逝,灯火也变得冷清,高远的天空没有丝毫杂质,呈现出澄澈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节过后的景象与心境。首联通过对比上元已过和游人数倍增,呈现出热闹后仍有余韵的氛围。颔联中“陌上红尘霏似雾”生动地写出了人多尘扬的景象,“云间明月冷如冰”则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意境。颈联感慨世人多忙碌奔波,与后文老时的寂静形成对比。尾联以水漏、灯火和澄净的天空进一步烘托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感觉。诗人借此景抒发了对人生不同阶段和状态的思考。整体意境深沉,富有韵味。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