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南流注:指东南方向雨水大量汇聚流淌。 流注:水流汇聚。
- 鸣涧:使山涧发出声响,形容雨水在山涧中流淌声音较大。
- 西北霏微:西北方向雨势微弱。 霏微:(fēi wēi)形容雨雪纷纷扬扬,或雾气迷濛的样子,这里指细雨。
- 敛尘:让尘土不再飞扬,形容细雨对尘土有一定抑制作用。
- 人意共怀:人们共同心存。
- 艰食病:因粮食匮乏而困苦之病。
- 天公:老天爷,掌管天地的神灵形象。
- 那有不仁人:怎么会有无仁爱的心呢 ,意即老天爷不会对人不善。
- 云移:云朵移动,暗指天气变化。
- 已分贫无福:已经料想到贫穷没有福气(遭遇不好天气)。
- 雩(yú)应:祈雨得到回应。 雩: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
- 社有神:说明土地神是显灵的,社指土地神。
- 田里相望:指农田之间彼此可以互相望见,形容距离很近 。
- 一舍:三十里为一舍。
- 会须匀:终究应该均衡,即苦乐应该均衡。
翻译
东南方向雨水大量汇聚,在山涧里奔腾作响;西北方向只有微微细雨,仅够抑制尘土飞扬。人们心中都担忧着粮食匮乏带来的困苦,老天爷怎么会忍心不善待世人呢。云朵移动,原以为贫穷的人没福气遭坏天气,祈雨得到回应才知道土地神确实显灵了。农田之间彼此距离很近,一年到头人们的苦和乐终究应该得到均匀分配。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与思考。开篇通过描绘东南与西北不同的雨势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世间景象的不均衡。诗人由雨水联想到百姓艰食的困境,进而质问老天爷不会不仁,表达出对百姓困苦的同情和期待上天眷顾的心情。“云移”二句先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认为贫穷可能注定无福得好天气,而“雩应”又让诗人看到希望,体会到神灵可能在发挥作用。最后“田里相望”强调人们的居住区域相邻,呼吁苦乐应得到均匀分配,体现了诗人追求公平和谐的人文情怀。整首诗将自然现象与人间疾苦紧密相连,反映了诗人心怀苍生,期望社会能够更加公平美好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