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宦游:指为求官而出外奔走。 (huàn yóu)
- 粗疏:指做事不细心、马虎;这里指因自己的疏忽导致流落等状况。 (cū shū)
- 宗党:指宗族亲属。 (zōng dǎng)
- 半天末:形容很远的地方。 (bàn tiān mò)
- 素书:书信。古人用白色的绢写信,所以称书信为素书 。 (sù shū)
- 佳城:指墓地。 (jiā chéng)
- 故阡:指旧墓。 (gù qiān)
- 裾:衣服的前后襟 。 (jū)
翻译
在外为官求仕并非不顺遂,只是因自己疏忽而流落他乡。宗族亲属远在天涯,收到书信得知亲人存亡消息,内心十分震惊。嫂嫂的墓地在东岭之外,繁茂的树木生长在旧墓周围。遥想着送葬时有众多车辆前往,自己临江凭吊不禁泪满衣襟。
赏析
这首挽词开篇“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作者先表明自己的宦游经历不算不顺利,但却因自身粗疏而流落的境遇,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略带遗憾的基调。“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通过空间上宗党远在天边与收到惊闻存亡消息的书信的对比,突出了消息传来时内心的震动与对远方亲人的牵挂。描述墓地“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馀”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又带些许哀伤的氛围,暗示逝者长眠之地的寂静。最后“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描绘出想象中送葬场面的宏大及自己临江涕零的情景,进一步抒发对亡嫂的深切悼念之情。整首诗感情真挚深沉,用词质朴自然,通过描写自身经历、消息传递、墓地景色及送葬想象等,层层递进地传达了对亡嫂的怀念与悲悼之意 。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
苏辙的其他作品
- 《 范蜀公挽词三首 》 —— [ 宋 ] 苏辙
- 《 寄内 》 —— [ 宋 ] 苏辙
- 《 和子瞻记梦二首 其二 》 —— [ 宋 ] 苏辙
- 《 东轩长老二绝 》 —— [ 宋 ] 苏辙
- 《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 —— [ 宋 ] 苏辙
- 《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太皇太后阁六首 》 —— [ 宋 ] 苏辙
- 《 春旱弥月郡人取水邢山二月五日水入城而雨 》 —— [ 宋 ] 苏辙
- 《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 —— [ 宋 ] 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