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荐推官见寄

· 苏辙
可怜衰病孰为媒,私喜邻邦得俊才。 玉案愧无酬锦绣,木瓜却用报琼瑰。 风流似欲传诸谢,格律犹应学老梅。 始信山川出才士,扁舟新自宛溪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和(hè)诗的一种方式,依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可怜:可叹。
  • **** **(shú)**:谁。
  • :媒介,这里指可以交流往来的人。
  • 私喜:暗自欣喜。
  • 邻邦:临近地区的官员,指王荐推官所在之地的官吏。
  • 俊才:杰出的人才。
  • 玉案:精美的桌子,这里借指自己的学问、才思。
  • :酬答。
  • 锦绣:比喻美好的文辞,这里指王荐推官寄来的佳作。
  • **** 木瓜**:《诗经·卫风》中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以“木瓜”“琼琚”比喻相互赠答,友好往来。这里“木瓜”代指自己的和诗。
  • **** 琼瑰**(qióng guī)**:美玉,泛指美好的东西,这里指王荐推官的诗。
  • 风流:风度、气韵,这里指诗歌的风格韵味。
  • 诸谢:东晋至南朝宋时的谢氏家族人才辈出,在文学上颇多建树,诗人常以“诸谢”喻指富有才华的文人。这里指诗歌风格似谢家子弟般高雅。
  • 格律:诗、赋、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 老梅:老梅枝干虬劲,梅花清幽淡雅,古人常以老梅比诗歌高古的风格。
  • 始信:才相信。
  • 宛溪:水名,在今安徽宣城。

翻译

可叹我年老又多病,缺少相互交往的人啊。但让我暗自欣喜的是,相邻地区结识了您这样的杰出人才。面对您送来的精美佳作,我惭愧自己才思浅薄难以相称酬答,只能用这简陋的和诗聊表心意。您的诗作风格高雅,有着谢家子弟般的韵味;格律严谨,似老梅一样高古。此时我才相信,山川灵秀之地能孕育出杰出的人才,您坐着小船刚从那清幽的宛溪而来。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回赠王荐推官之作。首联以感叹自身衰老多病无人往来开篇,引出因得遇邻邦俊才的欣喜,一抑一扬,情感真挚。颔联巧妙化用典故,“玉案”与“锦绣”,“木瓜”与“琼瑰”对举,既表达了苏辙自感才学不及对方佳作的惭愧,又表明以诗相酬的心意,谦逊又不失礼貌。颈联称赞王荐推官的诗歌,说风格似谢家子弟般风流高雅,格律学老梅一般严谨高古,赞赏之词从多个角度细致地展现了其诗作的精妙,体现出苏辙对作诗格律、风格的看重与推崇,同时也表达了对王荐推官才华的高度肯定。尾联由对人才的赞赏,自然过渡到感慨山川钟灵毓秀,能孕育出如此才士,又点明王荐推官来自宛溪,增添了全诗的地域文化色彩,也隐隐透露出对宛溪这一灵秀之地的向往与称颂。整首诗对仗工整,用语典雅,字里行间真挚地展现了文人之间因诗结谊、相互欣赏的美好情谊。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