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巩怀刘莘老

· 苏辙
两都来往太频频,真是人间自在人。 十载读书同白屋,千金为客买朱唇。 结交京邑倾心肺,寓思禅宗离垢尘。 为问西归天禄客,何时同看洛川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字数来作诗,是一种和诗的方式。
  • 王巩:北宋诗人,与作者苏辙有交往。
  • 刘莘老:可能是王巩的朋友或者熟人,但具体身份不明。
  • 太频频:过于频繁,形容来往次数多。
  • 白屋:代指简陋的居所,常用来指学者或贫寒之士。
  • 朱唇:古代女子以红色口脂装饰嘴唇,此处代指美女或才女。
  • 天禄客:官职名,此处指在京做官的人。
  • 洛川神:可能是指洛水女神,也可能指洛阳的美景。

翻译

在两个京城之间你来我往太过频繁,真是个享受人生自由的人。 我们一起在简陋的屋子里苦读了十年,你甚至不惜千金只为赢得佳人的青睐。 在京都,我们真心相交,像禅宗一样涤除世俗尘埃。 我想问问你这个西归的官员,什么时候能一起欣赏洛阳的美景呢?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回应王巩怀念故友刘莘老的作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过往共度时光的怀念。诗中赞赏了刘莘老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他不仅与苏辙有深厚的学术交流,还曾为了追求理想中的伴侣而不惜金钱。同时,诗中的“寓思禅宗离垢尘”一句,借禅宗的清静无为理念,描绘了他们之间精神上的契合。结尾处,诗人以询问归期的方式,寄托了对相聚的期待,流露出真挚的友情之情。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