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与可知湖州

· 苏辙
连持梁洋印,久作溪山主。 深知为郡乐,但畏买茶苦。 来归天禄阁,坐守登闻鼓。 九重未明入,百辟盈庭舞。 城南独归卧,心事谁当语。 旧闻吴兴胜,试问天公取。 家贫橐装尽,岁莫轻帆举。 苕溪净多石,弁岭瘦无土。 湖藕雪冰丝,山茶泼牛乳。 香粳饭玉粒,鲜鲫鲙红缕。 宫开水精洁,人寄画屏住。 俗吏自难堪,诗翁正当与。 从来思清绝,况乃病新愈。 团团肘后丹,皓皓胸中素。 高卧镇夸俗,清谈静烦诉。 应笑杜紫微,湖亭但狂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连持:连续执掌。
  • 梁洋:古地名。
  • 溪山主:指主管山水之地。
  • 天禄阁:汉代阁名。
  • 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设置的鼓。
  • 九重:指帝王所居之处。
  • 百辟:指群臣。
  • 苕溪:水名。
  • 弁岭:山名。
  • 橐(tuó):口袋。
  • 紫微:这里指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有关湖州的诗作。

翻译

连续执掌梁洋的官印,长久地做着溪山之地的主人。深深知道做郡守的快乐,只是害怕买茶的辛苦。归来坐到天禄阁,守着登闻鼓。天还没亮就进入九重之地,众多臣子在朝堂上舞动。独自回到城南躺下,心事又能和谁诉说呢。早就听说吴兴景色优美,试着向老天求取。家里贫穷口袋都空了,年末轻轻地扬起船帆出行。苕溪很干净有许多石头,弁岭很瘦几乎没有土。湖里的藕如冰雪之丝,山上的茶花如泼洒的牛乳。香粳米饭如宝玉颗粒,新鲜的鲫鱼切成红色的缕状。宫中的水清澈洁净,人寄托在如画卷般的屋中居住。庸俗的官吏自然难以忍受,诗翁正好适合。从来就想到清逸绝尘之处,何况是病刚好。圆溜溜的肘后有丹药,洁白的心中有纯净的追求。高卧足以夸耀世俗,清雅的言谈可使烦恼的诉说安静下来。应该笑杜紫薇,在湖亭中只是肆意地张望。

赏析

这首诗主要是诗人送文与可去湖州为官,描述了湖州的各种情景和特点。诗中既写了湖州的自然山水,如苕溪、弁岭等,也写了湖州的物产,如湖藕、山茶、香粳饭、鲜鲫等,展示出湖州的富庶和美好。也提到了在朝为官的情景和感受,如天禄阁、登闻鼓等。还表达了对文与可的理解和对其性情的认识,认为他适合湖州,能享受那里的美好,同时以杜紫薇作对比,凸显文与可的独特。整首诗层次丰富,语言生动,既描绘了湖州的独特景象,也传达了诗人与文与可之间的情谊和对他的祝福。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