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二首

· 苏辙
山雨无时歇,江波上岸流。 泥深未免出,桥断更堪忧。 房浅邻糟瓮,宵寒揽絮裘。 朝来势未已,归路恐操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积雨:长时间下雨。
  • 无时歇:没有时间停止,不停地(停歇)。
  • 上岸流:向岸上流淌(此处夸张地形容雨量大导致江水漫上岸)。
  • 泥深:道路泥泞很深。
  • 未免:不免,免不了。
  • 糟瓮:装酒或装咸菜的瓦器。(瓮,wèng)

翻译

山雨没有一刻停歇,江波翻涌向岸上流淌。 道路泥泞很深,免不了要出门,更让人担忧的是桥断了。 房子低矮,挨着装酒或咸菜的瓦器,夜晚寒冷,只好裹紧棉絮做的衣服。 早上起来雨势还没有停止,回去的路上恐怕得划船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时间下雨所带来的种种景象和困扰。诗中通过“山雨无时歇,江波上岸流”生动地表现出雨势的猛烈和持续,以及江水泛滥的情景。“泥深未免出,桥断更堪忧”则写出了道路的泥泞难行和桥梁断裂所带来的忧虑。“房浅邻糟瓮,宵寒揽絮裘”描绘了居住环境的简陋和夜晚的寒冷。最后“朝来势未已,归路恐操舟”说明雨一直未停,让人担心回去的路可能需要划船,进一步强调了雨势的严重和影响。整首诗语言朴实,生动地展现了雨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扰,以及人们面对这种情况的无奈。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