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二胜,并叙开先漱玉亭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馀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鱼军公。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擘(bò)开: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这里形容青玉峡像是被巨力分开一样。
- 谼(hóng):大的山谷。
- 琴高生:古代传说中乘赤鲤上天的仙人。
- 赤鱼军(jūn ):赤鲤。“军 ”即“ 鲪”,鱼类的一种。
- 芙蕖(fú qú):荷花。
- 清泠(qīng líng):清澈凉爽的溪水。
翻译
高高岩石之下烈日高悬,深深山谷之中悲风袭来。仿佛有巨力把青玉峡劈开,两条白龙从其间飞跃而出(形容瀑布的壮观)。瀑布乱溅的飞沫如霜雪般飘散,古老的深潭摇荡着澄澈的天空。余流平滑没有声响,迅速地从双石所夹的山谷中倾泻而下。
我来到这里后舍不得离去,月亮从飞桥东边升起。广阔的天地就像是白银筑成的宫阙,深沉幽静又宛如水精的宫殿。我真想跟随仙人琴高生,脚踏着赤鲤鱼遨游。手中拿着洁白的荷花,纵身跳入清澈凉爽的溪水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开先漱玉亭一带的壮丽景色。开篇先以“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营造出一种雄浑又略带悲壮的氛围,热与冷的对比,为瀑布的出场做铺垫。随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将瀑布比作白龙,形象地写出瀑布从青玉峡倾泻而出的磅礴气势与灵动姿态。接着以细腻笔触描绘瀑布飞沫如霜雪、深潭映天空以及余流的形态 ,展现了景色的壮丽与清幽。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则从眼前景自然过渡到自身感受,表达出诗人对这美景的深深眷恋。“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以瑰丽的想象,将夜幕下的山水比作天宫,进一步渲染了此地的奇幻美妙。最后四句,诗人又以浪漫奇想,愿追随仙人遨游,投身清凉之境,表达出内心对自然胜景的陶醉与向往,也流露出诗人向往超脱尘世、寄情自然的心境。整首诗想象奇妙,用词精巧,将庐山景色的壮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不愧是苏轼写景抒情的佳作。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淩虚台 》 —— [ 宋 ] 苏轼
- 《 和陶西田穫早稻,并引 》 —— [ 宋 ] 苏轼
- 《 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 》 —— [ 宋 ] 苏轼
- 《 木兰花令 · 四时词 》 —— [ 宋 ] 苏轼
- 《 孔毅父以诗戎饮酒,问买田,且乞墨竹,次其韵 》 —— [ 宋 ] 苏轼
- 《 送贾讷倅眉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三 》 —— [ 宋 ] 苏轼
- 《 滕达道挽词二首 其二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