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王巩六首

· 苏轼
少年带刀剑,但识从军乐。 老大服犁锄,解佩付镕铄。 虽无献捷功,会赐力田爵。 敲冰春捣纸,刈苇秋织箔。 栎林斩冬炭,竹坞收夏箨。 四时俯有取,一饱天所酢。 君生纨绮间,欲学非其脚。 左右玉纤纤,束薪谁为缚。 勿令闻此语,翠黛頩将恶。 笑我一间茅,妇姑纷六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镕铄:róng shuò,熔化。
  • 献捷:古代打胜仗后,进献所获的俘虏及战利品。
  • 力田爵:努力耕种可获封爵。
  • 捣纸:制作纸浆。
  • 刈苇:割芦苇。
  • :用苇子或秫秸编成的帘子。
  • 栎林:lì lín,橡树树林。
  • 夏箨:tuò,夏天竹笋皮。
  • :zuò,报答、报偿。
  • 纨绮:wán qǐ,指精美的丝织品。
  • :pīng,因生气或羞愧而变色的样子。

翻译

年轻时佩戴着刀剑,只知道从军的快乐。年纪大了就从事耕作,解下佩剑交付熔化。虽然没有建立献捷的功勋,但会赐予努力耕田的爵禄。敲开冰块春天来捣纸浆,秋天割芦苇来编织帘子。在栎树林砍伐冬天用的木炭,在竹坞收取夏天的竹笋皮。四季都能有所获取,一旦吃饱就是上天的恩赐。你出生在富贵人家,想要学习这些并非你的长处。身边有玉手纤纤的人,谁来捆束柴草呢。别让她听到这话,美丽的容颜将会因生气而变难看。笑我只有一间茅草屋,妻子和婆婆纷纷有各种意见。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场景。诗的前几句展现了一个人从年轻时的从军生涯到年纪大了犁锄劳作的转变,以及虽然没有显赫战功但期望通过努力耕田获得回报。接着描写了四季中各种劳作和收获,强调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后面则通过对比,突出“君”出生富贵与普通生活的差异。最后以幽默的口吻描述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家中的情景。苏轼以其独特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也有对人生境遇的诙谐看待。整体语言质朴自然,形象地展示了不同的生活画面和心理感受。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