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孙莘老: 孙觉,字莘老,与苏轼是好友。
- 齧: 咬,这里是咬嚼的意思。
- 瓦池研灶煤: 在瓦制的水池里研磨灶头的煤炭作墨。
- 苇管书柿叶: 用芦苇做的笔管蘸着柿子汁在纸上写字。
- 唐夫子: 可能是指唐代书法家,也可能指朋友唐某。
- 乌玉玦: 乌黑的玉环,古代的一种饰品,也常用来比喻珍贵的墨。
- 圭璧烂箱箧: 指珍贵的墨如同圭璧般堆积于箱子里,形容墨多而珍贵。
- 蛇蚓稍蟠结: 指墨汁干涸后,字迹像蛇和蚯蚓般盘曲。
- 醉帖: 醉意十足的书法作品,形容书法挥洒自如。
翻译
我贫穷得像饥饿的老鼠,整夜无食可寻,只有空自咬啮。 在瓦盆里研磨灶膛里的煤灰,用苇管蘸柿子液在叶子上写字。 最近唐夫子送来了珍贵的乌玉墨环, 而你也接着赠送了众多的美墨,它们堆满了箱子,如同瑰宝一般。 我在晴朗的窗户下研磨墨汁,字迹渐渐干涸,像蛇虫般蜿蜒。 就有那些爱好的人敲门,想要求取我这醉态淋漓的书法作品。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友人孙莘老的,表达了对孙莘老馈赠墨宝的感激之情。诗人以自己的贫困生活为背景,描绘了自己在简陋条件下用墨写字的情景,显得既幽默又自嘲。通过“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的细节,展现了古人生活的朴素与艰辛,同时也展现出对墨宝的珍视。最后,诗人以“好事人敲门求醉帖”收尾,流露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与友人共享墨趣的乐趣。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