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逋诗后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绿。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拼音
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侬:吴地自称。
- 湖山曲:指湖光山色之处。
- 冰玉:像冰和玉一样洁白美好。
翻译
吴地的人在湖光山色的曲折之处生长,呼吸着湖光,饮用着山绿。不必说那些世外的隐君子,就连普通的佣人和商贩也都如冰似玉般纯洁美好。林逋先生绝对是超绝世俗之人,神情清朗,骨气冷峻,没有缘由能落入俗气。我不认识先生却曾经梦见过,他的瞳仁明亮,光芒可照。先生遗留的诗篇妙字到处都是,我绕着西湖边走边看怎么都看不够。他的诗如同孟郊的不诉说寒冷,书法类似刘台的稍微少些丰腴。一生的高尚节操已经难以继承,将死之时的精妙言辞仍然可以记录。他自己说不写封禅书,更肯悲哀地吟唱《白头曲》。我笑吴地的人不懂事,喜欢建造祠堂在修竹旁边。不然就应该让他配享给水仙王,用一盏寒泉来供奉秋菊。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林逋的赞颂。前两句描述了林逋生长环境的灵秀,突出了那里的人都有高洁之质。接着描述林逋的超凡脱俗以及自己对他的敬仰在梦中显现。描写他的诗作和书法有独特风格,赞许他的高节。末尾以幽默的方式指出吴人对林逋的敬重方式,也表现出苏轼对林逋深深的推崇之情。全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在赞美林逋的同时,也传达出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 —— [ 宋 ] 苏轼
- 《 木兰花令 · 四时词 》 —— [ 宋 ] 苏轼
- 《 和钱四寄其弟和 》 —— [ 宋 ] 苏轼
- 《 送表忠观钱道士归杭,并引 》 —— [ 宋 ] 苏轼
- 《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 —— [ 宋 ] 苏轼
- 《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 》 —— [ 宋 ] 苏轼
- 《 答子勉三首 》 —— [ 宋 ] 苏轼
- 《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其一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