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出城舟中苦热

· 苏轼
凉飙呼不来,流汗方被体。 稀星乍明灭,暗水光瀰瀰。 香风过莲芡,惊枕裂鲂鳢。 欠伸宿酒馀,起坐濯清泚。 火云势方壮,未受月露洗。 身微欲安适,坐待东方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凉飙:亦作“凉颷”,秋风。飙(biāo)。
  • 瀰瀰:形容水满的样子。
  • 莲芡:莲花和芡实。
  • 鲂鳢:鲂鱼和鳢鱼。
  • 欠伸:疲倦时打呵欠和伸懒腰。
  • :洗。
  • 清泚:清澈的水。泚(cǐ)。
  • 火云:夏季炽热的赤云。

翻译

凉爽的秋风呼唤不来,汗水不停地流遍全身。稀疏的星星忽明忽暗,昏暗的水面波光满满。香风拂过莲花和芡实,惊人的波浪使鲂鱼和鳢鱼惊跳。伸着懒腰带着昨夜的酒意余韵,起身坐着在清凉的水中清洗。夏日的火云气势正旺盛,还未受到月光和露水的洗礼。身体微微想要舒适些,只有坐着等待东方天亮。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七月一日出城乘船时所经历的酷热难耐的情境。诗中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如“凉飙呼不来,流汗方被体”,鲜明地展现出炎热的程度。“稀星乍明灭,暗水光瀰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压抑的氛围。“火云势方壮,未受月露洗”则进一步强调了暑气的强盛。整体语言质朴自然,真实地反映出诗人在酷热环境中的感受和状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