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径山

· 苏轼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镫相回旋。 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 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 精诚贯山石为裂,天女下试颜如莲。 寒窗暖足来朴朔,夜钵咒水降蜿蜒。 雪眉老人朝叩门,愿为弟子长参禅。 尔来废兴三百载,奔走吴会输金钱。 飞楼涌殿压山破,朝钟暮鼓惊龙眠。 晴空仰见浮海蜃,落日下数投林鸢。 有生共处覆载内,扰扰膏火同烹煎。 近来愈觉世路隘,每到宽处差安便。 嗟余老矣百事废,却寻旧学心茫然。 问龙乞水归洗眼,欲看细字销残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目山:位于浙江杭州西郊,以其双峰形似睁眼而得名。
  • 骏马奔平川:形容山峰陡峭,像骏马疾驰于平原。
  • 勒破:勒住马缰,比喻控制或约束。
  • 金鞭玉镫:象征贵重的骑马装备,此处用来形容山路的险峻。
  • 王气:古代认为帝王的气象,此处可能指山中的灵气。
  • 结茅:建造简陋的茅屋。
  • 精诚:真诚的心意。
  • 天女:道教中的仙女,此处象征吉祥。
  • 朴朔:寒冷。
  • 夜钵咒水:僧人夜间持咒用水降伏邪魔。
  • 雪眉老人:可能指一位老者,因其白发如雪而得名。
  • 奔走吴会:往来于苏州和杭州一带。
  • 飞楼涌殿:形容宫殿高大宏伟。
  • 膏火:油脂,比喻世俗的繁华。
  • :狭窄,困境。
  • 膏火同烹煎:比喻世事纷繁如同油锅烹煮。
  • 晴空浮海蜃:夏日海边出现的幻象,类似海市蜃楼。
  • 投林鸢:投向树林的鸟,形容夕阳西下。

翻译

群峰从天目山而来,仿佛骏马疾驰于平原。山路险峻,仿佛勒住了千里马的蹄子,驾驭着它在山间回旋。人们说山静水也静,山下深藏着古老的蛟龙潭。道人慧眼识得山中的灵秀之气,在荒山顶上建屋静坐。他以至诚之心,感动山石为之裂开,仿佛天女降临,面容如莲花般美丽。寒冷的窗户前,温暖的脚踏实地;夜晚,他持咒的水能降服蜿蜒的溪流。一位名叫雪眉的老人前来拜访,希望能成为他的长久弟子修禅。自那时起,这里经历了兴衰三百个年头,人们忙于吴越之间的商业往来,财富汇聚。宫殿高耸,压过山岭,晨钟暮鼓惊动了沉睡的龙。晴朗天空中,可见海市蜃楼般的幻象;夕阳下,林间鸟儿纷纷归巢。众生共享天地,世间纷扰如油烹沸。近来我越发感到世路艰难,唯有在宽阔之处才稍感安心。如今我已老去,万事皆废,重拾旧学却心生迷茫。我向龙祈求清泉,只为洗净眼睛,希望能看清微小的文字度过余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径山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又融入了深沉的人生哲理。苏轼以丰富的想象力,将山峰、道路、道人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展现出山的壮丽和神秘。同时,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生起伏的感慨,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既有豪放的笔触,又有细腻的情感,体现了苏轼诗词的艺术魅力。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