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

· 苏轼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复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吊燕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字数来和诗,是一种和诗的方式。
  •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 使契丹:出使契丹国。
  • 涿州: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州,今河北省涿州市。
  • 见寄:指苏辙写信给苏轼。
  • 卢龙:古代边防重镇,今河北卢龙县,有长城遗迹。
  • 古塞:古老的边关要塞。
  • 投文:投下文章或信件,此处可能指留下纪念文字。
  • 易水:战国时期地名,在今河北易县附近,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之地。
  • :凭吊,追思。

翻译

一个老者已经因年迈而显得迟钝,面对弟弟又要远行的离别,心里也感到非常艰难。他想象着自己要去卢龙那处古老的边关,看看那里的遗迹,还要到易水边,像古人一样悼念荆轲的壮举。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弟弟苏辙出使契丹的关心与挂念,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通过描绘“卢龙古塞”和“易水吊燕丹”的场景,诗人寓情于景,既传达了对弟弟行程安全的忧虑,又寄托了对英雄事迹的敬仰。同时,诗中的“老人痴钝已逃寒”一句,以幽默自嘲的方式,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