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景文见赠

· 苏轼
元龙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失路今为哙等伍,作诗犹似建安初。 西来为我风黧面,独卧无人雪缟庐。 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龙:陈登,字元龙,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济民的志向。 陋曹吴:以曹操、孙权为浅陋。陈登看不起他们。这里以陈登自比。
  • 峥嵘:形容超群不凡,品格、气象高远。
  • 失路:比喻不得志。
  • 哙等伍:樊哙之类人等。樊哙是西汉开国功臣,这里代指平庸之人,苏轼以“失路今为哙等伍”表示自己的不得志和处境平凡。
  • 建安初:指东汉末年建安时期,当时文风刚健,后人称“建安风骨”,称赞刘景文的诗犹如建安初期诗作般优秀。
  • 风黧(lí)面:风吹使脸色变黑。 黧:黑里带黄的颜色。
  • 雪缟(gǎo)庐:雪后如白绢般洁白的屋子。缟:白色的绢。
  • 安世诵亡书:西汉大臣张安世记忆力超人,能背诵很多失传的书。这里借指希望刘景文能有所作为,留下学问。

翻译

陈元龙本人志向宏大,一直以来都看轻曹操和孙权这些人,那种豪迈超群的意气直到年老也没有消除。如今我仕途不顺,就如同与樊哙这类平庸之辈为伍一样,但是你写的诗格调却还是像建安初年那般高古刚健。你不远从西边赶来,一路上风吹日晒使得脸色都变得黑黄,独自静卧在那如同白绢般洁白的雪后的屋中。留你在这里,并非只是为了一起痛饮多日,而是希望你能够像张安世那样,将自己的学问传之后世呀。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酬答刘景文之作。诗的开篇以陈元龙自比,表明自己虽年老但豪情仍在,接着通过“失路今为哙等伍”表现自己仕途坎坷不得志。然而“作诗犹似建安初”,话锋一转赞美刘景文的诗有着建安时期的刚健风骨,突出了刘景文杰出的文学才华。颔联“西来为我风黧面,独卧无人雪缟庐”,既写出刘景文为见自己一路的辛劳,又描绘出其独居环境的清幽,将刘景文超脱尘世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尾联“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表达苏轼对刘景文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有所建树,不徒作宴游之乐,而是留下可传于后世的学问文章,体现出苏轼与友人之间相知相重,彼此激励成就不凡事业的深厚情谊。整首诗笔法多变,情感真挚丰富,既包含了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又有对友人的真挚赞美与殷切期望 。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