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参寥见寄

· 苏轼
黄楼南畔马台东,云月娟娟正点空。 欲共幽人洗笔砚,要传流水入丝桐。 且随侍者寻西谷,莫学山僧老祝融。 待我西湖借君去,一杯汤饼泼油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楼:指黄州(今湖北黄冈)城南的东坡赤壁附近的建筑。
  • 马台东:马鞍山的东边,马鞍山是黄州附近的一座小山。
  • 娟娟:形容云月明亮、秀美。
  • 幽人:指隐居的高雅之士。
  • 洗笔砚:清洗笔墨,比喻文思泉涌或准备写作。
  • 丝桐:琴瑟等弦乐器的代称,这里指音乐。
  • 西谷:西方的山谷,可能是实指,也可能是泛指。
  • 祝融:古代神话中的火神,这里借指年老的山僧。
  • 西湖:指杭州西湖,与上文黄楼所在的地点相对。
  • 汤饼:面食,如面条或馒头。
  • 泼油葱:形容食物浓郁的风味,意为用葱花和油烹调。

翻译

在黄楼的南边和马台的东侧,那皎洁的云月映照天空,犹如精心点缀的画卷。我想要与那位隐逸的朋友一同清洗笔墨,通过音乐来传达我们的思绪。暂时跟随侍从去探索西边的山谷,不要学那些老去的山僧那样过于清寂。等到我在西湖边借住时,我将为你准备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上面浇满了葱花和油。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参寥(即参寥子,一位僧人朋友)之间的酬唱之作。诗人以黄楼和马台东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他邀请朋友共享文墨之乐,又借西谷之行寓意人生的探索。最后以生活中的美食相约,体现了诗人豪放洒脱的性格和对友情的真挚。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展现了苏轼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生活情趣。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