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吒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
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父略相似。
佛如优昙难值遇,见者闻道出生死。
嗟尔何为独如此,业果已定磨不去。
佛灭到今千万祀,只在江湖挽船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那吒(né zhā):佛教中的神,音译为“那吒俱伐罗”,也称为哪吒。
- 狂子:叛逆、张狂的孩子。
- 优昙(yōu tán):梵语,又译乌昙,指优昙钵花,被佛教认为是极为珍贵、难得一见的祥瑞之花。
- 祀(sì):年。
翻译
北方天王有个张狂的孩子,只知道拜佛却不拜父亲。 佛知道他愚笨难以教导,就让父亲用左手举着宝塔。 那吒孩子来见佛时头就往下低,这和拜见父亲略有相似之处。 佛就如同优昙钵花难以遇到,见到佛的人听闻佛法可以超脱生死。 哎,你为何偏偏如此,业障之果已经确定难以磨灭。 佛涅槃到现在已经千万年了,(那吒)只在江湖边的拉船之处(出现)。
赏析
这首诗以那吒为主题,通过对那吒只拜佛不拜父的行为进行描述,探讨了佛教中的一些观念。诗中先写那吒的叛逆行为,以及佛对这种行为的处置,然后感叹那吒的业障之果难以消除,最后提到佛灭后那吒的存在状态。整首诗富有宗教色彩,同时也蕴含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形象的描写和简洁的语言,使诗歌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苏辙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将宗教元素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