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 苏轼
东斋手植柏,今复几尺长。 知有桓司马,榛茅为遮藏。 近闻南台松,新枝出馀僵。 年来此怀抱,岂复惊凡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字数来作诗,是对原诗的一种回应或模仿。
  • 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 东斋:书房或居所的东部。
  • :常绿乔木,象征坚韧不屈。
  • 桓司马:桓温,东晋名将,此处可能借指保护者或庇护所。
  • 榛茅:杂草丛生,形容环境荒芜。
  • 南台:古代官署名,此处可能指某处具体的官署或地方。
  • 余僵:枯死的树枝。
  • 怀抱:心情、志向或忧虑。
  • 凡亡:平凡消失,意指不被世俗所惊扰。

翻译

在东边的书房里,亲手种下的柏树如今已经长了几尺高。我知道这里就像桓司马的府邸,曾经荒芜但如今有了庇护。听说南台那里的松树,新枝从枯枝中生长出来。这些年来,我的心情就像这棵松树,不再为世事变迁而感到惊讶。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回应弟弟苏辙的作品,通过描述自家书房中的柏树和南台的新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境遇变化的淡然态度。东斋的柏树象征着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而桓司马的典故则暗示了即使在困境中,也有保护与希望的存在。南台松的新枝寓意着生机与复苏,表明诗人尽管身处世间纷扰,但内心仍然保持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平凡生活的超脱。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寄寓人生哲理,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