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

· 苏轼
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犹当隐季主,未遽逃梅福。 空肠吐馀思,静似蚕缀簇。 寸田结初果,秀若铜生绿。 荆棘扫诚尽,梨枣忧不熟。 高人宁铸金,下士乃服玉。 君看岭峤隘,我欲巾笥蓄。 曾攀罗浮顶,亦到朱明谷。 旋观真历块,归卧甘破屋。 故人老犹仕,世味薄如縠。 偶从越女笑,不怕蛮江浴。 惊闻尺书到,喜有新诗辱。 应怜五管客,曾作八州督。 骨销谗口铄,胆破狱吏酷。 陇云不易寄,江月乃可掬。 遥知清远寺,不称空洞腹。 蹇驴步武碎,短瑟弦柱促。 仰看泉落佩,俯听石响毂。 千峰泻清驶,一往无回躅。 狂雷失晤语,过电不容目。 要知僧长饥,正坐山少肉。 人间无南北,蜗角空出缩。 仇池九十九,嵩少三十六。 天人同一梦,仙凡无两录。 陋邦真可老,生理亦粗足。 便回爇天焰,长作照海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旧学:以前的学识。
  • 季主:汉初楚地人司马季主,以卜筮闻名。
  • 梅福:西汉末年人,曾多次上书言事。
  • 岭峤(qiáo):五岭的别称。
  • 罗浮:山名。
  • 朱明谷:罗浮山的一处山谷。
  • 縠(hú):有皱纹的纱。
  • 谗口铄:被谗言伤害。
  • 五管客:指刘湜曾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五管”为广南东路的别称。
  • 八州督:指刘湜曾在多地任职。

翻译

新鲜有趣的事不多,以前的学问都闲置起来可以捆束了。还是应当如司马季主一样隐居,还没着急像梅福那样避世。空腹吐出多余的思绪,安静得像蚕吐丝结成簇。内心那块田地已结出最初的果实,秀美得像铜锈变成绿色。就像荆棘都扫清了但担心梨枣不成熟。高尚的人怎么会去求金,下等之士才会去崇尚玉。你看那五岭多么狭隘,我想把它们都收集到巾箱里。曾攀登过罗浮山顶,也到过朱明谷。随即看到太阳真实地快速移动,归来躺卧在破旧的房屋里也甘愿。故人年老还在仕途,世情寡淡像薄纱。偶尔随着越女欢笑,不害怕在蛮江洗浴。惊喜地听到书信到来,高兴有新诗作相赠。应该怜惜这位五管之客,曾做过八州的总督。骨头被谗言销蚀,胆子被狱吏的酷虐吓破。陇上的云不易传递,江上的月却可捧取。远知道清远寺,不能满足空荡荡的肚子。跛驴脚步细碎,短瑟弦柱急促。仰头看泉水落下玉佩,俯身听石头撞击车毂。千峰倾泻而下清澈湍急,一往无前没有回头的脚步。狂雷让人失去了交谈,闪电快得让人来不及看。要知道僧人长久饥饿,正是因为山中缺少食物。人间没有南北之分,像蜗角般徒然有伸缩。仇池山有九十九个山峰,嵩山少室山有三十六峰。天和人都如同一场梦,仙和凡没有两种记录。简陋的地方真可以终老,生活所需也大致足够。就回过来燃起如天空火焰的热情,长久作为照亮大海的烛火。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友人刘湜寄诗的回应。诗中既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看法,如新鲜之事不多,旧学闲置,又描绘了自己曾有的经历,如登山游历。对友人的怜惜和感慨也贯穿其中,如友人的经历和遭遇。同时描绘了各种景象,如山峰、泉水、雷电等,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感和画面感。还探讨了一些人生哲理,如人间无南北之分等。整体语言生动形象,情感丰富真挚,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