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

· 苏轼
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江苍茫。 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é):贬官或流放。
  • 子由 (sī yóu):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 衡湘:指湖南一带,衡山和湘江的区域。
  • 苍梧:古代地名,今广西梧州市,又称苍梧县。
  • 幽人:隐士或孤独的人。
  • 舜所藏:传说舜帝南巡,死后葬于苍梧,此处借指苏辙。
  • 琼雷:指海南岛和雷州半岛。
  • 圣恩:皇帝的恩典。
  • 箕子:殷商时期的大臣,因反对纣王而被流放到朝鲜。
  • 要荒:偏远之地,这里指海南。

翻译

从湖南的九嶷山绵延到湘江,苍梧城独自坐落在天的一隅。 在烟雾缭绕的城郭中传来号角声,夕阳还未完全落下,江面一片苍茫。 孤独的人倚着枕头感叹,我突然来到舜帝曾驻足的地方。 江边的老人们还能讲述你的故事,他们的胡须白发,仿佛与你相仿。 不要嫌弃琼州雷州隔海遥远,皇上的恩惠仍允许我们彼此遥望。 一生追求真理的决心,岂会因境遇起伏而改变。 上天或许把我当作昔日的箕子,要让这种精神永留在这片荒蛮之地。 未来哪位史家撰写地理志,万里之外的海南,已是我心中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海南时写给同样流放雷州的弟弟苏辙的。诗中表达了兄弟间的牵挂与思念,以及他们面对逆境的坚韧与坚守。苏轼以苍梧的地理位置为引,描绘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感受,同时借古人舜帝和箕子的故事,寄寓了自己虽遭贬谪但仍坚持道义的决心。结尾处,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暗示海南也将成为他心灵的归宿,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