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下士:才德差的人。
-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 媮(tōu):同“偷”,这里指马虎、随便。
- 劳薪:以旧薪(xīn)冒充的好柴。
- 薰莸:薰和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恶、贤愚。
- 铢黍:一铢一黍,比喻微小之物。铢(zhū),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
- 廋(sōu):隐藏、藏匿。
翻译
贫困之家常常打扫干净地面,贫穷女子总爱梳理好头发。才德差的人到晚年才领悟道理,姑且用质朴来自我修养。敲门进来了一位好客人,就留他吃一顿饭。做饭不要太草率,这位客人可不是能随便应付的。千万不要用假的好柴,这会让我感到如同香草与臭草一样分明。有道德的人秉持着公平的准则,一点微小的东西都无法隐藏。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如贫家扫地、贫女梳头,引出关于德行修养和待人接物的道理。强调了即使生活贫困,也要保持整洁和对他人的尊重。下士闻道虽晚,但可通过自修来提升自己。对佳客要真诚热情,不能敷衍。“慎勿用劳薪,感我如薰莸”体现出对真假善恶的敏感认知。最后表达了德人秉持公正、明辨细微的品质。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既有生活气息,又有对道德和人性的思考。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 》 —— [ 宋 ] 苏轼
- 《 贺新郎 · 夏景 》 —— [ 宋 ] 苏轼
- 《 徐使君分新火 》 —— [ 宋 ] 苏轼
- 《 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老庵之壁云:「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西蜀和仲,闻而次其韵三首。东老,沈氏之老自谓也,湖人因以名之。其子偕作诗,有可观者 》 —— [ 宋 ] 苏轼
- 《 戏赠 》 —— [ 宋 ] 苏轼
- 《 渔家傲 · 送张元康省亲秦川 》 —— [ 宋 ] 苏轼
- 《 夜泛西湖五绝 》 —— [ 宋 ] 苏轼
- 《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十爱玉女洞中水,既致两瓶,恐后复取而为使者见绐,因破竹为契,使寺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