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净扫地

· 苏轼
贫家净扫地,贫女好梳头。 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 叩门有佳客,一饭相邀留。 舂炊勿草草,此客未易媮。 慎勿用劳薪,感我如薰莸。 德人抱衡石,铢黍安可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下士:才德差的人。
  • (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 (tōu):同“偷”,这里指马虎、随便。
  • 劳薪:以旧(xīn)冒充的好柴。
  • 薰莸:薰和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恶、贤愚。
  • 铢黍:一铢一黍,比喻微小之物。(zhū),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
  • (sōu):隐藏、藏匿。

翻译

贫困之家常常打扫干净地面,贫穷女子总爱梳理好头发。才德差的人到晚年才领悟道理,姑且用质朴来自我修养。敲门进来了一位好客人,就留他吃一顿饭。做饭不要太草率,这位客人可不是能随便应付的。千万不要用假的好柴,这会让我感到如同香草与臭草一样分明。有道德的人秉持着公平的准则,一点微小的东西都无法隐藏。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如贫家扫地、贫女梳头,引出关于德行修养和待人接物的道理。强调了即使生活贫困,也要保持整洁和对他人的尊重。下士闻道虽晚,但可通过自修来提升自己。对佳客要真诚热情,不能敷衍。“慎勿用劳薪,感我如薰莸”体现出对真假善恶的敏感认知。最后表达了德人秉持公正、明辨细微的品质。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既有生活气息,又有对道德和人性的思考。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