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冠卿知饶州
吾观蔡子与人游,掀豗笑语无不可。
平生傥荡不惊俗,临事迂阔乃过我。
横前坑阱众所畏,布路金珠谁不裹。
尔来变化惊何速,昔号刚强今亦颇。
怜君独守廷尉法,晚岁却理鄱阳柂。
莫嗟天骥逐羸牛,欲试良玉须猛火。
世事徐观真梦寐,人生不信长轗轲。
知君决狱有阴功,他日老人酬魏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掀豗(huī):喧闹。这里形容与人相处时热闹欢乐的样子 。
- 傥(tǎng)荡:放浪不羁;不受拘束。
- 迂阔:不切实际;拘泥守旧。此处指处理事情时想法不切实际的程度超过了作者自己。
- 坑阱:陷阱,比喻害人的圈套。
- 裹:获得、得到。“布路金珠谁不裹”意思是面对满地钱财谁不想获取。
- 颇:稍微、略。这里指从前刚强的性格现在也有了一些变化。
- 廷尉法:廷尉是古代官职名,掌管刑狱,“廷尉法”指执法,遵循法律判案。
- 鄱阳柂(duò):鄱阳是地名;“柂”同“舵”,“理鄱阳柂”指前往饶州任职,这里以管理船舵代指治理饶州。
- 天骥:原指神马,这里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 羸(léi)牛:瘦弱的牛,比喻才能平庸的人。
- 轗轲(kǎn kē):同“坎坷”,比喻人生道路艰难险阻、遭遇挫折 。
- 决狱:审理判决案件。
- 阴功: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
- 老人酬魏颗:典故,春秋时魏颗未按父亲遗命将父亲宠妾殉葬而是将其改嫁,后在打仗时见一老人结草绊倒敌方将领,助他取胜,夜里梦见老人自称是宠妾父亲前来报恩。此处借这个典故表示蔡冠卿因公正执法积累阴德,日后会得到好报。
翻译
我看蔡君与人交往相处,总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与谁都能亲密无间。他一生放浪不羁,行事不拘泥于世俗规范,遇到事情时不切实际的想法甚至超过了我。前方横着众人畏惧的陷阱,遍地散落着吸引人去获取的钱财珠宝。这一阵子他的变化快得令人惊讶,过去号称性格刚强的人如今也变得温和了许多。我同情你一直坚守廷尉执法的公正,直到年岁已高却要前往鄱阳之地任职。不要叹息良马去和瘦牛同行,想要检验良玉必须经过猛火的煅烧考验。慢慢观察这世事就好像在梦里一样,人这一生啊,不相信会永远坎坷不顺。我知道你审理案件公正,积下了不少阴德,以后定会像魏颗那样得到老人神奇的报答。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蔡冠卿到饶州任职之作。诗开篇描述蔡冠卿日常与人相处时的豪爽形象,展现出友人不拘小节的性格,同时拿他“临事迂阔”与自己作比,增添一种诙谐之感。诗中“横前坑阱”“布路金珠”运用借喻手法,形象描绘出世道的诱惑与险恶。“尔来变化”句则写出友人的转变,颇含感慨。
“怜君独守廷尉法”写友人坚守正直执法之态,表达出苏轼对友人品格的欣赏与怜惜。“莫嗟天骥逐羸牛,欲试良玉须猛火”是充满劝勉之意的壮语,以天骥、良玉自比友人,鼓励他不要因为当前处境而沮丧,艰难的处境犹如烈火煅玉,只会让他的才能更加彰显。
“世事徐观真梦寐 ,人生不信长轗轲”体现出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观。结尾以“知君决狱有阴功,他日老人酬魏颗”化用典故,祝福友人善有善报,对友人未来充满信心与期许。整首诗情感丰富真挚,既有对友人人品和才能的赞赏,又有对其前途的劝勉和美好祝福,充分体现了苏轼送别诗中豁达与深情相融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