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歌

· 苏辙
俚人风俗非中原,处子不嫁如等闲。双鬟垂顶发已白,负水采薪长苦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俚人:指乡野之人,非中原地区的居民。
  • 风俗:当地的民间习惯和风气。
  • 处子:未出嫁的少女。
  • 非中原:指远离中原文化中心的地方。
  • 如等闲:如同寻常,不以为意。
  • 双鬟:古代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
  • 垂顶:头发垂到头顶。
  • 发已白:年纪已经很大了。
  • 负水:背负着水。
  • 采薪:采集柴火。
  • 长苦艰:长期辛苦劳作。

翻译

这里的乡下风俗与中原不同,少女出嫁就像家常事一样不在话下。有个老妇人,头发都白了,还顶着双髻,每天背着水去打柴,生活非常艰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偏远地区俚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那个时代非中原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人苏辙以简洁的笔触,刻画了一位年迈女性的形象,她的青春已逝,却仍需承担沉重的体力劳动。这种对比揭示了地域文化差异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也流露出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注。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