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三

· 苏轼
君家玉臂贯铜青,下客何时见目成。 勤把铅黄记宫样,莫教弦管作蛮声。 熏衣渐叹衙香少,拥髻遥怜夜语清。 记取北归携过我,南江风浪雪山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次韵:依照别人诗词的韵脚来和诗。
  2. 玉臂贯铜青铜青(tóng qīng),铜器表面生成的铜锈,色青绿,这里说女子手臂佩戴有铜饰 。意思是说你家女子手臂上带着青铜色的装饰。
  3. 下客:谦称自己,地位低的客人,这里是苏轼自指。
  4. :这里“见成”是等到实现、达成之意,“见成”是期待某种事情(比如两人相悦之类)能够成功。 “成”还可能有古代成亲那种引申义。
  5. 铅黄铅黄(qiān huáng),铅粉和雌黄,古代女子化妆用品,这里代指女子的妆容。
  6. 蛮声: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声。原本带有对少数民族音乐不认可的轻视色彩,这里说不要让音乐沾染那种所谓的蛮地的嘈杂风格 。
  7. 衙香:一种香。宋代有司衙门中常燃用此香,故称。
  8. 拥髻:捧持发髻,是女子娇柔的姿态 。
  9. :同样作为语气助词,“记取”就是记住 。 “记取归携过我”中“携”意思是带着、领着什么东西(或人)。
  10. 南江:具体可能因情境指向当时的某个江,但不能确定其具体所指。从诗意推测可能是指苏轼所在地方的某一条比较有名的、风景壮观的江 。

翻译

你家中女子手臂上佩戴着青铜色的装饰,像我这样的低等客人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某些美好的事成呀。要好好记住那些漂亮妆容的样子 ,可别让那些管弦乐器奏出不协调的蛮地之音。叹息熏衣服用的衙香太少了,想象着女子捧持发髻说话声音清脆,很是惹人怜爱。等你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她或者某些美好事物)来看我啊,到那时我们一起去看南江那如雪山倾倒般壮观的风浪 。

赏析

这首诗中苏轼以略带诙谐与调侃的口吻展开诉说。先是以羡慕的语气提及友人身边美好的人与物,表达出一种期待参与友人生活中美好点滴的心境。诗中对于生活细节如女子妆容和音乐格调等方面的描写,侧面反映出当时士大夫阶层注重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熏衣叹叹衙香少,拥髻遥怜语语清”这句细腻地刻画了画面感,对美好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进行幻想,展现出作者对理想化的生活情境和交往的向往 。最后一句“南江风浪雪山倾”格调突然宏大开阔起来,将友人回来相聚后的场景想象与壮阔的自然风景结合,不仅显示出苏轼诗风一贯的豪迈气象,也升华了整首诗的情感,表达出希望与友人共赏美好、畅谈交游的热烈期盼 ,从个人细微的情怀延展到开阔的自然与生活交织的画卷之中,让诗既具生活气息又不失大气磅薄之感 。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