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择公

· 苏轼
黍离不复闵宗周,何暇雷塘吊一丘。 若问西来师祖意,竹西歌吹是扬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是一首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的诗。后常用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 :同“悯”,怜悯,忧伤。
  • 宗周:指西周的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 雷塘:又名雷坡,在江苏扬州城北。原是隋炀帝建行宫处。
  • 西来师祖意:这里的含义不太明确,可能泛指某种佛教义理或传承。

翻译

不必再去悲叹西周的衰亡,哪有闲暇到雷塘去凭吊那一抔土丘。如果要问从西边传来的师祖的深意,那竹西亭外歌吹热闹的地方就是扬州。

赏析

这首诗看似简单随意,却蕴含着苏轼对于历史、文化和人生的独特思考。诗中提到不必再为宗周的覆灭而感伤,体现出一种超脱历史兴衰的豁达态度。同时以雷塘的一丘为对照,突出了对过往云烟的看透。最后两句以一种玄妙的方式提到西来师祖意与扬州的关联,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让全诗在看似平淡中又有几分神秘和深意。整首诗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很好地展现了苏轼的独特感悟和才情。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