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长老子文送罗汉松
驻车凌云山,虽在官府中。
平生著幽禅,意与方袍同。
已杖菩萨竹,更来罗汉松。
天姿特高洁,厚叶非蒙茸。
铜柯既夭矫,玉薤仍青葱。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皆披阇黎衣,如坐浮屠宫。
勿谓默不语,说法声摩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晁公溯:宋代诗人晁冲之。
- 凌云山:地名,可能指某座高山。
- 官府中:此处指晁公溯虽然身在官职之中。
- 幽禅:深沉的禅思。
- 方袍:僧侣的法衣。
- 杖:拄着。
- 菩萨竹:象征佛教中的菩萨形象的竹子。
- 罗汉松:一种常绿乔木,因其树干形状似罗汉而得名。
- 天姿:自然的风姿或品质。
- 蒙茸:形容草木丛生、不整齐的样子。
- 铜柯:坚硬的树干,比喻人的坚定。
- 夭矫:姿态奇特或矫健。
- 玉薤:玉一般的竹叶,形容其颜色翠绿。
- 五百士:佛教中指五百罗汉。
- 十八公:可能是指十八阿罗汉。
- 阇黎:梵语,指僧侣,尤其是比丘。
- 浮屠:梵语,佛塔,也指佛教。
翻译
停下车来在凌云山上,晁公虽然身在官府之中, 但他一生沉迷于深沉的禅修,心志如同僧侣的法衣般纯净。 他手持象征菩萨的竹杖,又来到罗汉松旁, 这株松树天生高洁,叶子厚实而不杂乱。 它的树干坚韧如铜,竹叶则始终青翠欲滴, 上面栖息着五百罗汉,下面仿佛嘲笑十八阿罗汉。 他们都穿着僧侣的衣服,仿佛坐在佛塔之中。 不要以为他们沉默不言,他们的佛法之声已在空中回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晁公溯在公务之余,对佛教禅修的深深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他通过罗汉松的形象,寓言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即超越世俗,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坚韧。同时,诗人通过对比五百罗汉与十八阿罗汉,表达了对修行层次的不同理解和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