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诗
注释
- 皇祐: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9-1054)。
- 蛮党交构:指南方少数民族互相勾结作乱。
- 伏枭、攫兽:比喻凶猛的敌人,伏地的猛禽和扑食的野兽。
- 晋康:可能是指某位名叫晋康的英雄人物。
- 赢兵数百:少数疲惫的士兵。
- 按剑一呼:拔剑高呼,振奋士气。
- 眦裂吻拆:形容愤怒到极点,眼眶都要裂开,嘴唇紧咬。
- 敖曹:古代勇士的名字,此处用来形容康州的英勇。
- 李陵壮夫,终降匈奴:引用李陵投降的例子,强调坚守忠诚的重要性。
- 颜鲁:可能是古代忠臣的代称,此处与李陵形成对比。
- 社稷:国家的代称。
- 骖乘:古代乘车时陪乘的人。
- 金汤:坚固的防御工事。
翻译
昔日皇祐年间,南方蛮族叛乱不断。 他们像猛禽一样,出其不意,攻势猛烈。 州府没有强大的军队,城池防守空虚。 人们四处逃亡,叛军气焰嚣张。 这时,晋康出现了,他挺身而出,带领数百弱兵。 他们浴血奋战,勇气盖过敌人。 晋康拔剑一吼,眼中怒火熊熊。 面对凶猛的叛军,他如同猛虎般威慑。 人民身处危难,叛贼却安逸度日。 他的英勇如同项羽,悲歌凄切,为虞姬哭泣。 然而,晋康不同,他忘我战斗,连妻子孩子也不顾。 他像敖曹一样勇猛,站在桥上呵斥邪恶。 即使李陵那样的壮士最终投降,但晋康坚守节操。 颜鲁虽贤明,但坚守不够,大义受损。 晋康的勇敢独特,他把道义与勇气结合。 他不动如山,沉稳坚定,无人能撼动。 他是国家的柱石,如果他还活着,将是朝廷的倚仗。 如果他再生,可做宫中的护卫。 手持佩刀,护卫皇帝,威严无比。 他的精神可用于朝堂,成为国家秩序的象征。 单打独斗,他比任何坚固的城墙还要强大。 他的影响无边无际,是中华的荣耀。 这样的人,决不会为了私利而妥协。 他肝胆俱捐,宁死不屈。 生死皆源于此,生命的价值由此体现。 他的儿子出生时,正值他战死。 他的死里逃生,仿佛是天意。 让他的家族延续,世代传承忠义。 子子孙孙,永远保持这种精神。 我写下这首诗,激励后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晋康的英雄在皇祐年间抵御外患,以少胜多的壮烈事迹。诗人通过对比叛军的嚣张和人民的困苦,赞美了晋康的英勇无畏和高尚品德。他不仅勇猛如项籍,而且忠诚如李陵,但更坚定于自己的道德底线。诗中反复强调晋康的忠诚和道义,以及他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对忠烈精神的敬仰和传承。同时,诗中还体现了生死抉择中的道义坚守,以及对后代的期望,是一首激励人心的忠烈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