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诗

· 徐积
在昔皇祐,蛮党交构。 聚为伏枭,起为攫兽。 出人不意,其锋甚锐。 州无敌兵,城无守备。 所在奔亡,贼势益张。 横身捍蔽,爰有晋康。 羸兵数百,摧坚沮敌。 殊死血战,气吞逆贼。 按剑一呼,眦裂吻拆。 凶焰方炽,公方虎视。 人方忧死,饱食鼾睡。 勇如项籍,哀歌恻恻,为虞姬泣。 康州不然,忘其妻息。 猛如敖曹,强梁粗豪,伏藏于桥。 康州不然,坐叱凶妖。 李陵壮夫,终降匈奴,老母何辜。 颜鲁虽贤,所守不坚,大节不全。 奇哉康州,其勇绝类。 以义配勇,其本在内。 不动如山,不倾如地。 何物可摇,何兵可制。 如令不死,社稷所恃。 如令复生,可备宿卫。 佩刀骖乘,势戟殿陛。 用之朝廷,朝廷之纲。 使当一面,胜于金汤。 无疆无界,人迹鬼方。 知有斯人,中国之光。 若斯人者,决不徇利。 肝胆可沥,头璧可碎。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 生亦可贵,死亦可贵。 死而有子,时方三岁。 死中得活,此乃天意。 使世其家,世为忠义。 子子孙孙,永不失坠。 我为此诗,激励万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皇祐: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9-1054)。
  • 蛮党交构:指南方少数民族互相勾结作乱。
  • 伏枭攫兽:比喻凶猛的敌人,伏地的猛禽和扑食的野兽。
  • 晋康:可能是指某位名叫晋康的英雄人物。
  • 赢兵数百:少数疲惫的士兵。
  • 按剑一呼:拔剑高呼,振奋士气。
  • 眦裂吻拆:形容愤怒到极点,眼眶都要裂开,嘴唇紧咬。
  • 敖曹:古代勇士的名字,此处用来形容康州的英勇。
  • 李陵壮夫,终降匈奴:引用李陵投降的例子,强调坚守忠诚的重要性。
  • 颜鲁:可能是古代忠臣的代称,此处与李陵形成对比。
  • 社稷:国家的代称。
  • 骖乘:古代乘车时陪乘的人。
  • 金汤:坚固的防御工事。

翻译

昔日皇祐年间,南方蛮族叛乱不断。 他们像猛禽一样,出其不意,攻势猛烈。 州府没有强大的军队,城池防守空虚。 人们四处逃亡,叛军气焰嚣张。 这时,晋康出现了,他挺身而出,带领数百弱兵。 他们浴血奋战,勇气盖过敌人。 晋康拔剑一吼,眼中怒火熊熊。 面对凶猛的叛军,他如同猛虎般威慑。 人民身处危难,叛贼却安逸度日。 他的英勇如同项羽,悲歌凄切,为虞姬哭泣。 然而,晋康不同,他忘我战斗,连妻子孩子也不顾。 他像敖曹一样勇猛,站在桥上呵斥邪恶。 即使李陵那样的壮士最终投降,但晋康坚守节操。 颜鲁虽贤明,但坚守不够,大义受损。 晋康的勇敢独特,他把道义与勇气结合。 他不动如山,沉稳坚定,无人能撼动。 他是国家的柱石,如果他还活着,将是朝廷的倚仗。 如果他再生,可做宫中的护卫。 手持佩刀,护卫皇帝,威严无比。 他的精神可用于朝堂,成为国家秩序的象征。 单打独斗,他比任何坚固的城墙还要强大。 他的影响无边无际,是中华的荣耀。 这样的人,决不会为了私利而妥协。 他肝胆俱捐,宁死不屈。 生死皆源于此,生命的价值由此体现。 他的儿子出生时,正值他战死。 他的死里逃生,仿佛是天意。 让他的家族延续,世代传承忠义。 子子孙孙,永远保持这种精神。 我写下这首诗,激励后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晋康的英雄在皇祐年间抵御外患,以少胜多的壮烈事迹。诗人通过对比叛军的嚣张和人民的困苦,赞美了晋康的英勇无畏和高尚品德。他不仅勇猛如项籍,而且忠诚如李陵,但更坚定于自己的道德底线。诗中反复强调晋康的忠诚和道义,以及他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对忠烈精神的敬仰和传承。同时,诗中还体现了生死抉择中的道义坚守,以及对后代的期望,是一首激励人心的忠烈颂歌。

徐积

徐积

宋楚州山阳人,字仲车。性至孝。初从胡瑗学。英宗治平四年进士。中年耳聋,屏处穷里,而知四方事。自少及老,日作一诗。乡人有争讼,多就取决。哲宗元祐初荐仕楚州教授,训诸生以君子之道,闻者敛衽敬听。转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监中岳庙。徽宗政和六年赐谥节孝处士。有《节孝语录》、《节孝集》。 ► 7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