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 福唐平荡海寇宴犒将士席上作

· 曾觌
七闽形胜。镇南纪会府,山川交映。箫鼓喧天,绮罗盈市,不负四时风景。共喜太平无事,岂料潢池不逞。殄群丑,看一鼓雷奔,沧溟波静。 指纵诗书帅,曾到凤池,密勿陪几政。暂淹筹帏,催分战舰,总出智谋先定。想见捷书初上,尽道臣贤主圣。正图旧,听重宣丹诏,归调金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七闽:指福建一带,是古代对福建地区的称呼 。
  • 南纪:南方地区;纪,指纲纪地区。此处表示福建地区在南方有着重要的地位。
  • 会府:指都会,重要的城市。
  • 绮罗: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这里借指穿着华丽的人。
  • 潢池:即天潢,是天藏池。这里用“潢池弄兵”典故,指发动叛乱的人不过是聚集在池塘边嬉戏的一群孩子,成不了大事,引申指叛乱。
  • 不逞:指犯法或捣乱的活动,在这里说那些叛乱者不得志而作乱 。
  • 殄(tiǎn):消灭,灭绝。
  • 沧溟:大海。
  • 指纵:指挥调度。
  • 诗书帅:指有文才谋略,以诗书之道治军的统帅。这里形容主帅有儒将风范。
  • 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因为中书省地近宫禁,凤凰池经常被用来借指宰相府。
  • 密勿:指机密重要的事务;也作“黾(mǐn)勉”,勤奋努力。这里有参与机密政务之意。
  • 几政:指重大的政事。
  • :停留,滞留。
  • 筹帏:即运筹帷幄,指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这里指代军幕。
  • 图旧:意为图谋旧臣、元老,这里可能指重新重用旧臣元老。
  • 金鼎:古代煮食物的器具。这里“调金鼎”是比喻宰相治理国家,处理政务。

翻译

福建地区地势形势险要、景色壮美。它是南方重要的都会,山川相互辉映。欢快的箫鼓震天奏响,街市上到处都是穿着华丽的人群,这里的四季风光总是那样迷人。大家本来都为太平盛世而满心欢喜,又怎能想到会有叛逆者像在小池塘边捣乱的顽童一样发动叛乱呢。当这些叛乱的小丑被消灭,就看到战斗时如雷声般奔腾向前的气势,大海也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这位善用诗书之道来指挥调度的帅才,曾经出入于宰相府,勤奋地参与各种机密重大的政务。此次只是暂时滞留于军幕之中,催促调度战舰,所有的谋略早就心中有数。不难想象胜利的捷报刚一传来,人人都会称赞臣子贤能、君主圣明。现在朝廷正准备启用旧臣元老,等着再次宣读皇帝的诏书,把功臣召回朝廷委以重任治理国家。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福建的繁华与海寇平定前后的不同景象。上阕先写福建地区形胜繁华,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之景;“岂料”一转,引出海寇叛乱,“殄群丑”则形象地写出平定叛乱的胜利,“一鼓雷奔,沧溟波静”气势磅礴,将平叛过程的壮烈与战斗结束后大海恢复平静的画面生动展现。

下阕着重赞扬了主帅的才能和功绩。主帅既有文韬武略,又曾参与朝廷重要政务,此次平叛虽暂时身处军幕,但一切谋略早已布局好。“捷书初上,臣贤主圣”体现出平叛不仅是主帅之功,也彰显了朝廷清明。结尾“正图旧,听重宣丹诏,归调金鼎”表达出对战乱平息后朝廷重用贤才、走向繁荣的期望,也饱含着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既歌颂了平叛胜利和君臣的功绩,又对国家稳定发展充满信心 。整首词气势豪迈,在叙事与颂赞中展现出宏大的格局。

曾觌

宋开封人,字纯甫,号海野老农。以父任补官。高宗绍兴三十年,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权知阁门事。与龙大渊朋比为奸,恃宠干政,广收贿赂,权势颇盛。坐事出为淮西副总管,徙浙东。乾道中升承宣使、节度使,后除开府仪同三司。用事近二十年,权震中外。有《海野词》。 ► 1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