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柏

枯株独寿忆双栖,谁想天嘉蓊郁时。 坡老诗成无继笔,阜陵书此有遗碑。 日摇槎影龙蛇断,雪缀花痕鸟雀疑。 化日可期人莫讶,柏堂不复辨荒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枯株:干枯的树木。这里指陈朝柏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枯干。
  • 双栖:原指鸟类雌雄相依而息,这里用来想象这棵柏树曾经与其他树木等相伴的状态。
  • **天嘉:陈文帝陈茜的年号(560 年 - 566 年),天嘉年间泛指陈朝某个时期,写这棵柏树在当时生长得蓊郁繁茂。 **
  • **坡老:指苏轼,“坡”是苏轼号东坡居士。 **
  • 阜陵:宋孝宗赵昚(shèn)的陵寝,这里代指宋孝宗。
  • **槎(chá)影:槎,原指木筏,槎影这里指柏树的影子,就好像木筏的影子一般,日光照在柏树上而形成。 **
  • 龙蛇断:形容柏树枝干交错,形状如同龙蛇蜿蜒纠缠在一起又好像断开的样子。
  • **化日:太阳光,也可理解为光阴、时光。 **

翻译

看着这孤独存活的枯老柏树,让人不禁回忆起它曾经和其他草木双栖共荣的时候。谁能想象得到,在那遥远的天嘉年间,它是怎样一片葱茏繁茂的模样呀!苏轼曾经为这棵树题写诗章,自他之后却无人能接着他的精彩笔触续写佳作;宋孝宗为这棵树书写碑文,如今都只剩下遗留的残碑。白日里,日光摇曳着柏树的影子,这影子就像交错蜿蜒又似断开的龙蛇;雪花点点地落在柏树枝头,那花痕让鸟雀都产生了怀疑,不知究竟是花还是雪。变迁的时光总会朝人们期待的方向发展,大家不要过于惊讶,如今柏堂再也难以辨认旧日荒芜的根基了。

赏析

这首诗以怀古为主题,围绕一棵陈朝的柏树展开。诗的开篇通过枯株独活,引发对其往昔双栖并茂的联想,展现出岁月的沧桑变迁。“坡老诗成无继笔”一句,以苏轼的文采斐然却后继无人,侧面烘托出这棵古柏在文人墨客眼中的独特地位,也暗示其历史文化的深厚沉淀。 “阜陵书此有遗碑” 则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增添了柏树的历史凝重感。

颔联 “日摇槎影龙蛇断,雪缀花痕鸟雀疑” 对仗工整且描写细腻生动。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柏影比作龙蛇,雪痕引得鸟雀生疑,从视觉角度描绘出柏树历经风雨后的奇特姿态及在不同情境下的神韵。

尾联 “化日可期人莫讶 ,柏堂不复辨荒基” 既有对时光流转、万物变迁不可阻挡的喟叹,又蕴含着一种平和乐观的态度。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理解,借古柏的命运,抒发对自然与时间的感叹,充满了浓郁的怀古抒情意味,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董嗣杲

宋杭州人,字明德,号静传。理宗景定间榷茶富池,度宗咸淳末为武康令。宋亡,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有《庐山集》、《西湖留咏》。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