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

· 曾巩
明妃未出汉宫时,秀色倾人人不知。 何况一身辞汉地,驱令万里嫁胡儿。 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延寿尔能私好恶,令人不自保妍媸。 丹青有迹尚如此,何况无形论是非。 穷通岂不各有命,南北由来非尔为。 黄云塞路乡国远,鸿雁在天音信稀。 度成新曲无人听,弹向东风空泪垂。 若道人情无感慨,何故卫女苦思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妃:即王昭君。
  • 驱令:逼迫命令。
  • 喧喧:喧闹嘈杂的样子。
  • 延寿:指毛延寿,西汉时期的宫廷画师。
  • 妍媸(chī):美和丑。
  • 穷通:困厄和显达。

翻译

王昭君还没离开汉宫时,她的秀丽姿色倾倒众人却无人知晓。何况她一身离开汉地,被逼迫远嫁到万里之外的胡地嫁给胡人。喧闹嘈杂的胡人满眼皆是,她那洁白光明的忠心能向谁诉说?毛延寿你能凭自己的喜好来评判,让人无法自己保持美丑。画像尚有这样的情况,何况对于无形的是非呢。困厄和显达难道不是各有命运,南北的不同走向并非是昭君所能决定的。黄色的云雾遮蔽道路,故乡更是遥远,鸿雁在天空飞翔,音信稀少。创作了新的曲子却无人倾听,弹奏给东风听只有空自流泪。如果说人的情感没有感慨,那为什么卫国的女子苦苦地想要回归呢?

赏析

这首诗写王昭君的遭遇。诗中描述了她在汉宫时不为人知,却被迫远嫁的悲凉,以及面对异邦的孤独和无奈。“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生动地刻画了她身处胡地的寂寞与忠心无处倾诉的痛苦。“延寿尔能私好恶,令人不自保妍媸”批判了毛延寿凭个人喜好来评判人物美丑,导致昭君命运改变。诗的后半部分则书写了昭君在塞外的孤单,家乡遥远,音信不通,新曲无人听,突出了她思乡的愁绪和无奈。最后以“若道人情无感慨,何故卫女苦思归”作为反诘,更加强化了这种感慨的情绪。全诗感情深沉,对昭君的同情之意贯穿始终,同时也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和封建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感慨。

曾巩

曾巩

宋建昌军南丰人,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曾易占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少有文名,为欧阳修所赏识,又曾与王安石交游。累官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诸州,所至多有政绩。神宗元丰三年,判三班院,上言以节用为理财之要。次年,加史馆修撰,典修五朝国史,管勾编修院,旋擢中书舍人。曾校理《战国策》、《说苑》、《新序》、《列女传》等典籍。尤擅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追谥文定。有《元丰类稿》。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