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畅师北游
注释
- 四门馆:唐时国立大学之一,属国子监。
- 謁(yè):拜见。
- 輗軏(ní yuè):輗,车辕前端与车衡衔接处的销钉。軏,车子辕端与横木相衔接的关键。在这里指代复杂人事。
- 挛拘(luán jū):束缚。
- 戒辖:准备车具。
- 荐绅:也作“缙绅”,指官员。
- 閟(bì):闭门。
- 剞劂(jī jué):雕刻用的刀具,这里指文畅师创作的文章。
- 黥刖(qíng yuè):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刖,古代砍掉脚的酷刑。
- 排讦(pái jié):抨击。
- 窙豁(xiāo huò):开阔。
- 暍(yē):中暑。
- 樾(yuè):树荫。
- 怛(dá):惊恐。
- 含哕(huì):想要呕吐,内心痛苦。
- 䎀狘(kuáng xuē):原文应是“寰瀛”,意为天下。
- 飘戾(lì):飘荡。
- 鹯鷢(zhān zhuó):泛指鸟,这里代指自由。
- 垡(fá):耕地。
- 猃猲(xiǎn hè):泛指猛犬。
翻译
往昔在四门馆时,清晨有僧人前来求见。他说自己本是吴地人,年少时在城阙附近学习。已经彻底探究了佛法根源,也大略知晓人事。但受束缚压抑着本真,准备好车马想远行。官员中的文人墨客,名声显赫光照前人。文畅师向他们求送行诗,多次登门哪怕摔倒也不放弃。如今已积累了十多卷,内容丰富似斧钺般有力。先生(文畅师)居于僻巷深宅,我都没能看到他写的文章。又听说他深谙大道,只是不知走何路来弥补人生的瑕疵。他拿出自己囊中文章,听起来内容清新高雅。我曾劝僧人安心,也为他草写序文多有直言论争。上可论及远古开端施赏罚的道理,下能为迷惑之人开启心智,思路如开阔之地挖去树根。僧人当时似未听懂,就像喝了水仍难缓解中暑的热。
他一出门踏上风尘,日子多如发丝流逝。我三年被贬到荒岭,守着县域坐在深深的树荫里。征收租税聚集各种稀罕物,奇异的法规让人惊恐。身处边远穷困之地无人能倾谈,内心痛苦郁闷。昨天得到京官职位,对着墙壁看到蝎子都觉得欢喜。更何况遇到旧日亲朋好友,亲密如同比翼鸟和比肩兽。长安城中大户人家众多,婚丧喜庆的事让人很少有休息的时候。而文畅师能经常来看望我,重视情谊内心安定令人赞扬。
当今圣明政治刚刚开始,皇上恩泽普济天下。为何你不安闲度日,却要飘飘荡荡追逐自由。仆射镇守北方边城,威望德操震慑胡羯等少数民族。相公(张弘靖)镇守幽州,功勋卓著史册留名。边地有酒场中舞女轻舞,捕猎的骑兵围绕边疆明月。你的行囊中若有宝物打开,自能寻得渡口的船筏。从此能富足享受裘衣宝马,哪里还会再去吃野菜野草。我期望报答君恩后,便告病回乡到老耕种。以茅屋为身之所,放纵心意驱使猎犬。等僧人你回来再访,还有山中可挖掘的山药可供烹煮。
赏析
这首诗是韩愈送别文畅师北游之作。诗中先是回顾与文畅师相识之初,文畅师对学问的钻研及作诗求送行诗的执着。接着讲述自己经历贬谪困境,与如今回到长安的不同心境变化。诗中多处借文畅师出游之事,寄托自己对圣政的期待,以及表达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态度,兼具对友人北游的劝诫与美好期许。诗歌语言古朴,叙述多平实之事,却饱含真挚情感。在结构上层层深入,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相互融合。风格上既有散文式的铺陈叙述,又不乏诗歌的韵律韵味,充分体现了韩愈以文为诗的特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的心态和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