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其二)

· 陆游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拼音

译文

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馀,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 连柳絮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吊,泪落潸然。

注释

「梦断香消四十年」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香消:指唐琬亡故。 不吹绵:柳絮不飞。 行:即将。 稽山: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吊:凭吊。 泫然:流泪貌。

《沈园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是作者在七十五岁时创作的两首悼亡诗,此为第二首。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据《齐东野语》等书记载与近人考证:陆游于高宗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二十岁时与母舅之女唐婉结琴瑟之好,婚后「伉俪相得」,但陆母并不喜欢儿媳,终至迫使于婚后三年左右离异。后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绍兴二十五年春,陆游三十一岁,偶然与唐琬夫妇「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陆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壁间」。唐氏见后亦奉和一首,从此郁郁寡欢,不久便抱恨而死。陆游自此更加重了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五十馀年间,陆续写了多首悼亡诗,《沈园二首》即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

赏析

《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馀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首句感叹唐氏溘然长逝已四十年了。古来往往以「香销玉殒」喻女子之亡,「梦断香销」即指唐氏之死。陆游于八十四岁即临终前一年所作悼念唐氏的《春游》亦云:「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唐氏实际已死四十四年,此「四十年」取其整数。这一句充满了刻骨铭心之真情。 次句既是写沈园即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诗人六十八岁时来沈园已自称「河阳愁鬓怯新霜」(《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此时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已无所作为,对个人生活更无追求。「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美人终作土」,自己亦将埋葬于会稽山下而化为黄土。此句目的是反衬出尾句「犹吊遗踪一泫然」,即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一个「犹」字,使诗意得到升华: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所以对沈园遗踪还要凭吊一番而泫然涕下。「泫然」二字,饱含多少复杂的感情!其中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 这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感情性质既别,艺术表现自然不同。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梦断香消:这里指唐婉去世。断,断绝。香消,喻指唐婉亡故。
  • 吹绵:柳絮飞扬。
  • 稽山:即会稽山。

翻译

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的柳树已经老得都不会再飘柳絮。我这身躯即将化作会稽山的泥土,却还为凭吊她的遗迹而泪落潸然。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对前妻唐婉的深沉悼念。开篇以“梦断香消四十年”点明时间之久,表达了对唐婉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思。“沈园柳老不吹绵”,既是对时光流逝、景物变化的描写,也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最后两句将自己行将入土与仍挂念唐婉遗踪相对比,突出了情感的深沉与真挚,使全诗在悲怆的氛围中结束,感人至深。此诗体现了陆游对唐婉的一片痴情和生死不渝的爱恋,其情感之浓烈令人动容,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之作。

陆游

陆游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93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