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客篇(光绪八年至十一年作)
注释
- 剥(bō):剥落,衰落。这里指国运衰落。
- 轩顼(xuān xū):黄帝(轩辕氏)和颛顼(zhuān xū),借指中华民族悠久历史。
- 鬼蜮(yù):比喻用心险恶、暗中害人的坏人。
- 魑魅(chī mèi):传说中的山林鬼怪。
- 凿空(záo kōng):比喻首次探险或开辟。
- 团焦(tuán jiāo):圆形草屋。
- 蜗庐(wō lú):像蜗牛壳那样狭小的房屋。
- 周防(zhōu fáng):严密防备。
- 虎落(hǔ luò):遮护城堡或营寨的栅栏。
- 蓝缕(lán lǚ ):衣服破旧,形容创业艰难。
- 鬼蜮(guǐ yù ):比喻用心险恶、暗中害人的坏人。
- 魑魅(chī mèi) :传说中的山林鬼怪。
- 谣诼(yáo zhuó):造谣毁谤。
- 囊橐(náng tuó):袋子。
- 袒膊(tǎn bó):裸露肩膀。
- 噬搏(shì bó ):咬斗。
- 龌龊(wò chuò):不干净,形容人品恶劣。
- 豕牢(shǐ láo):猪栏。
- 觳(hú):本意是指兽的薄皮,又特指牛的重皮,引申为无节制的欲念。这里大觳难此较指难以满足比较(利益方面)。
- 脧(juān)削:剥削。
- 毒蠚(dú hē):毒刺。
- 譊譊(náo náo):争辩喧嚣的声音。
- 瞪灼灼(dèng zhuó zhuó):睁大眼睛怒视的样子。
- 倍约(bèi yuē):违背条约。
- 蒲■:此处可能是指蒲戏,一种古代博戏。
- 缪(miù):错误。这里指铸成大错。
- 扃钥(jiōng yuè):门户锁钥,比喻防备。
- 丸泥(wán ní):比喻地势险要,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防守。
- 讥(jī):查问。
- 繻(xū):古代一种通行证。
- 篣掠(péng lüè):拷打抢掠。
- 霸王略(bà wáng lüè):称霸称王的谋略。
- 邛笮(qióng zuó):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 不怍(bù zuò):不惭愧。
- 詈(lì):骂。
- 芒砀(máng dàng):古地名,在今河南永城东北。
- 局蹐(jú jí):形容处境困迫,狭窄。
翻译
哎呀,百姓是多么无辜啊,正赶上这样国运衰落的时候! 中华民族历经了上下五千年,到如今国力却是极其衰弱。 那些心怀险恶之人实在难以揣测,连鬼怪都比不上他们的狠毒。 怎能想到有人竟不把华人当人看,竟然用对待异类那样的残酷手段来迫害。 在这茫茫的天地之间,哪里才有足以依靠的地方呢?
华人最初渡海到海外的时候,就像是在开辟一片未知之地。 一开始住在像蜗牛壳般狭小的圆形草屋,后来防御设施渐渐变得像坚固的栅栏。 像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那样艰苦创业,把废墟之地变成繁华的城郭。 旧金山那里财富堆积如山,人们纷纷伸手左右去获取。 高兴地满载而归,都夸赞那个国家是极乐之地。 于是招呼全家老小都前去,一个接着一个。 人们穿着短衣,梳着椎髻,挑着担子,穿着草鞋。 有的是酒保,有的是厨师,还有的拿着针线、带着刀具。 人们击掌欢呼一同进入这片“秦地”,众多华人纷纷汇聚在那里。
后来却出现恶人,张贴告示指名捉拿华人。 华人逃亡聚集的地方,就像蛇奔向山谷一样混乱。 自己人之间还相互争斗,到市场上就挥刀砍杀。 再加上当地法律宽松,不良风气日渐滋长。 渐渐地产生嫉妒和纷争,还时常肆意造谣诽谤。 说那些从外地来的华人,只是为了装满自己的口袋。 只要在当地土地上踩一脚,看见有金子就会抢着要。 腰里缠满了万贯钱财,就像骑着仙鹤一样回去。 谁肯解开自己的发辫,为当地人做劳工呢? 还有人说那些华人无赖,刚来的时候袒胸露膊。 高兴得就像虫子乱爬,发起怒来就像野兽撕咬搏斗。 生性野蛮喜欢杀戮,无缘无故就让鲜血染上刀刃。 这里又不是恶溪,怎么能容得下像食人鳄一样的华人? 又有人说这些华人卑贱,生性极其肮脏。 居住的地方像狗窝一样秽臭,吃的如同猪食一样粗劣。 每天要的工钱只要一百文,还难以满足这点要求。 宁愿让华人贱价受雇,也不想让本地人吃亏被剥削。 眼看着同胞受伤害,谁又能忍心忍受这毒害呢? 千万人众口喧嚣,万双眼睛怒目圆睁。 于是联名多次上书,请求当地政府慎重考虑。 竟然突然下达逐客令,这事恐怕与条约相违背。 各国之间互相通商交好,要用什么理由来拒绝呢? 于是暂且派三个人同行(去应付),妄图以此堵住众人之口。 就像赌博扔骰子,要是能掷出好点数就试试看。 谁知道那些糊涂的官员,竟然公然闭眼应承。 唉,可真是像用六州的铁,铸成了大错啊! 从此就颁布严厉禁令,多方面设置防范。 就像用一点点泥就能封住重要关口,层层大门还有人打更巡逻。 离开的华人就像绕树的喜鹊般无助,留下的则处于朝不保夕的险境。 连入关检查的法令都苛刻到针对普通访客,连到外地求学的人都受到影响。 国家之间的典章制度和友好交往,全都被搁置一旁。
向东眺望,大海茫茫无边际,比那大漠还要遥远。 船夫喊着“等等我”,关卡的官吏喊着“不要来”。 如果没有通关的凭证,一来就会被抓起来。 只要是黄皮肤的人,哪怕无罪也会遭受拷打抢掠。 不禁感慨想起华盛顿,很有称霸称王的谋略。 曾经发布檄文宣告美利坚,广阔的土地在西部大漠。 不管是各方少数民族,一概都可以相互通商交往。 黄种、白种、红种、黑种人,一律平等对待如同本地居民。 然而到如今还不到百年,(美国)却食言而毫无惭愧之意。 哎,感叹这五大洲啊,各个种族纷繁复杂。 对外排斥其他民族,互相交恶还口出恶言。 现在又不是大同世界,只能凭借着智慧和武力来角逐。 芒砀一带是印第安人的地方,知道你们重视开拓。 如同雄鹰般威风凛凛地居于天地之间,半个地球都好像掌控在手中。 华人虽然来得晚些,难道就不能有一席之地吗? 一个国家不养活自己的百姓,就像是为丛林驱赶飞鸟。 各地都不接纳这些流散的华人,他们又能到哪里安身呢? 天地忽然变得如此狭窄逼仄,华人如同身处人鬼的折磨之中。 “皇华”“大汉”这般曾经的荣耀称谓,只沦为异族的笑柄。 华人竟然还不如黑奴那么愚钝,至少黑奴还能随处安稳生活。 即使是拿着堂堂的外交使节凭证前来,想要入关也会害怕踌躇。 哪怕倾尽四海之水,这种耻辱也难以洗刷干净。 其他国家还纷纷效仿(美国),致使华人没有容身漂泊之地。 遥想古代章亥那样远游开拓的壮举,近叹现在连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守住国土之功都难以实现。 茫茫大地探寻华夏先辈的踪迹,什么时候国家版图才能广阔(让华人有依靠)啊?
赏析
这首诗是黄遵宪所作的《逐客篇》,以激昂悲愤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了美国排华事件这一历史场景,展现了当时华人群体在海外的悲惨遭遇,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不公平现实的愤慨。
开篇诗人以“呜呼民何辜,值此国运剥”表达对百姓无辜遭难的痛心以及对国家衰落的悲哀,奠定了全诗悲愤的基调。接着通过对华人早期赴美的创业过程描述,“蓝缕启山林,丘墟变城郭”展现了华人在艰苦环境下顽强拼搏、创造繁荣的艰辛历程。
而后详细地揭露了美国排华的种种恶劣行径,从无端的造谣污蔑、污蔑华人野蛮无赖、像“虫扑缘”“兽噬搏”,到出台逐客令,让华人陷入“鹊绕树”“燕巢幕”般的困境,不仅描写了身体上的欺压如“篣掠”,更突出了精神上的屈辱,使得华人连基本的生存和尊严都难以保障。
诗中又巧用对比的手法,如将华盛顿时期对待各族平等的政策与当下排华政策对比,“檄告美利坚,广土在西漠。九夷及八蛮,一任通邛笮。黄白红黑种,一律等土著。逮今不百年,食言曾不怍”,鲜明地揭示了美国的背信弃义。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的悲愤之情如江河奔涌。从对华人命运的同情,到对美国排华行径的谴责,再到对国家软弱的无奈与对国家强大的渴望,“天地忽局蹐,人鬼共咀嚼。皇华与大汉,第供异族谑”强烈的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跃然纸上,最后以“芒芒问禹迹,何时版图廓?”表达对国家广阔发展、能保护海外侨民的深切期待,深化了诗的主题。全诗语言质朴而情感充沛,气势磅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

黄遵宪
黄遵宪的其他作品
- 《 为何翙高兵部藻翔题象山图 其一 (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作) 》 —— [ 清 ] 黄遵宪
- 《 四用前韵 》 —— [ 清 ] 黄遵宪
- 《 为佐野雪津常民题觚亭 》 —— [ 清 ] 黄遵宪
- 《 己亥杂诗 其十五 (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作) 》 —— [ 清 ] 黄遵宪
- 《 己亥续怀人诗 其十二 (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作) 》 —— [ 清 ] 黄遵宪
- 《 三用前韵 》 —— [ 清 ] 黄遵宪
- 《 游丰湖 》 —— [ 清 ] 黄遵宪
- 《 己亥杂诗 其三 (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作) 》 —— [ 清 ] 黄遵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