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得:古代作诗方式,往往给定题目,用这个题目作诗就叫“赋得”。
- ****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这里用来描绘春泽滋润下万物的繁茂状态 。
- **燕姬:泛指北方年轻美丽的女子。
- ****分馥(fù)**:散发香气。
翻译
春天的兰花本来就不会断绝生机,春天的水泽边草木最为繁茂。北方的佳人做完梦醒来,尚书大人奏完了事归来。兰草临着水池,影子映入波浪之中,顺着微风,香气轻轻拂人衣裳。在门口就已经散发着扑鼻的香气,进入室内香气更是浓郁芬芳。兰草生长并不挑拣路径,每走十步就不难见到它的身影。
赏析
这首诗以兰泽多芳草为主题,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芬芳的春日画面。开篇点明春兰在春泽的滋润下极为繁茂,展现出自然的蓬勃生命力。诗中通过“燕姬”“尚书”等人事意象,增添生活气息,隐约暗示出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情景。对于兰草的描写十分精妙,“临池影入浪,从风香拂衣”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生动地呈现出兰草的清幽姿态和芬芳香气。“当门已分馥,入室更芳菲”进一步强调兰草香气无处不在,营造出一种香气萦绕的美好氛围。结尾“兰生不择径,十步岂难稀”,借兰草不择生长环境且分布广泛,表达出一种顺应自然、美好无处不在的意境,也流露出诗人对高洁、自然之美的赞赏与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自然与人事相互融合,意境清幽宜人。

萧绎
梁元帝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萧绎于514年封湘东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547年出荆州,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侯景之乱时,梁武帝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其余职务如故。549年梁武帝饿死台城后,萧绎首先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并击退襄阳都督萧詧(萧誉之兄弟)的来犯;之后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552年侯景死后,萧绎即帝位于江陵。当时,群臣中有人建议返回旧都建康,但萧绎没有同意。
萧绎即帝位之后,其弟武陵王萧纪称帝于益州;于是萧绎便派兵前往四川消灭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此举给了西魏可趁之机,益州因此沦落敌手。554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又极为傲慢。宇文泰大为不满,命令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等将领以5万兵马进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梁元帝战败,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随后,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不久为襄阳都督萧詧以土袋闷死,江陵“阖城老幼被虏入关”,后葬于颍陵,颍陵现存一对石兽(方旗庙石刻)。
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 1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