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弟道秀别诗

参差生密念,踯躅行思悲。 悲思恋光景,密念盈岁时。 岁时多阻折,光景乏安怡。 以此苦风情,日夜惊悬旗。 登山临朝日,扬袂别所思。 浸淫旦潮广,澜漫宿云滋。 天阴惧先发,路远常早辞。 篇诗后相忆,杯酒今无持。 游子苦行役,冀会非远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参差(cēn cī):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思绪纷繁杂乱。
  •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的样子。
  • 光景:时光。
  • 浸淫:逐渐扩展。
  • 澜漫:杂乱分散的样子,这里形容云气弥散。
  • 苦行役:为行役之事而受苦,行役指出外服役或长途跋涉。

翻译

心中涌起纷繁杂乱的深深思念,徘徊前行满心皆是悲伤。 悲伤的思绪眷恋着过去的时光,细密的思念充满了岁岁年年。 岁月里充满了诸多艰难坎坷,过去的时光也缺少安宁惬意。 因为这份苦恼忧愁的情怀,日夜都像高悬的旗帜般动荡不安。 登上山峰迎着早晨的太阳,挥起衣袖与心中思念之人告别。 早晨的潮水不断蔓延越来越广阔,夜里的云气弥漫滋润着天空。 天色阴沉担心早早出发路途艰难,因为路途遥远常常要早点启程告辞。 写上这首诗篇为以后相互思念,如今却没能拿着酒杯为你饯行。 游子在外为行役之事受尽辛苦,但愿再次相聚不会是很遥远的日期。

赏析

这首诗是鲍照送别从弟道秀时所作。开篇以“参差生密念,踯躅行思悲”直接抒发内心的复杂愁思与悲伤难舍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中对岁月坎坷和时光难安的描述,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痛苦。“登山临朝日,扬袂别所思”描绘了送别的场景,画面感十足。对自然景象如潮水、云气的描写,既增添了离别的氛围,也暗示着前途的未知与迷茫。“天阴惧先发,路远常早辞”细腻地表现出对从弟行程的担忧。“篇诗后相忆,杯酒今无持”写出此刻未能举杯饯行,只能写诗寄情的遗憾。最后“游子苦行役,冀会非远期”则在表达牵挂的同时,又寄托了相聚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通过景色、心理等多方面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送别时复杂的情感,感人至深 。

鲍照

鲍照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刘子顼遵奉其兄刘子勋为正统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杀凶暴的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为帝),参加了所谓的“义嘉之难”(义嘉为刘子勋年号)。刘子勋与刘子顼在同年兵败被杀,鲍照也在刘子顼的军中被乱兵杀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