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难未静述怀诗
玉节威云梦,金钲韵渚宫。
霜戈临堑白,日羽映流红。
单醪结猛将,芳饵引群雄。
箭拥淇园竹,剑聚若溪铜。
亟睹周王骏,多逢鲍氏骢。
谋出河南贾,威寄陇西冯。
溪云连阵合,却月半山空。
楼前飘密柳,井上落疏桐。
差营逢霔雨,立垒挂长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藩难:指地方藩镇的叛乱。藩,fān。
- 玉节:古代持节的使臣,也泛指符节。
- 金钲:zhēng,古代乐器,形似钟而狭长。
- 渚宫:春秋楚国宫名。
- 醪:láo,浊酒。
- 淇园竹:淇园产的竹子。淇园,周朝时卫国的竹园。
- 鲍氏骢:指骏马。
- 河南贾:此处指像河南商人那样善于谋划的人。
- 陇西冯:指类似陇西的豪杰冯奉世那样有威名的人。
翻译
带着符节声威震动云梦,金钲之声在渚宫回荡。寒霜般的戈矛在壕堑边泛着白光,太阳的光芒映照在流动的红色中。一杯浊酒结交勇猛的将领,美味的饵食吸引着众多豪杰。箭如淇园之竹般密集,剑似若溪的铜聚在一起。屡次看到如同周王良马一样杰出的人才,多次遇见如鲍氏骏马般的雄健之物。计谋出自像河南商人一样聪慧之人,声威寄托在如陇西冯奉世一般的豪杰身上。溪边的云如兵阵般聚合,半圆的月亮在半山处显得空旷。楼前飘拂着浓密的柳丝,井上方飘落着稀疏的梧桐叶。艰难扎营时遇到及时雨,立起营垒时犹如挂起了长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阔的战争场面与气势恢宏的景象。通过“玉节”“金钲”等词汇展现出军队的威严与雄壮,用各种形象如“霜戈”“日羽”“淇园竹”“若溪铜”等来烘托战争的激烈与紧张。诗中还提到了猛将、豪杰、智者等各类人物,表现出人才济济的豪迈之情。同时,对自然景象如“溪云”“却月”“密柳”“疏桐”的描写,既增添了诗意,又与战争场景形成对比。整首诗意境开阔,文笔雄浑,充分展示了诗人的豪情与气魄。

萧绎
梁元帝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萧绎于514年封湘东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547年出荆州,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侯景之乱时,梁武帝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其余职务如故。549年梁武帝饿死台城后,萧绎首先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并击退襄阳都督萧詧(萧誉之兄弟)的来犯;之后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552年侯景死后,萧绎即帝位于江陵。当时,群臣中有人建议返回旧都建康,但萧绎没有同意。
萧绎即帝位之后,其弟武陵王萧纪称帝于益州;于是萧绎便派兵前往四川消灭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此举给了西魏可趁之机,益州因此沦落敌手。554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又极为傲慢。宇文泰大为不满,命令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等将领以5万兵马进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梁元帝战败,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随后,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不久为襄阳都督萧詧以土袋闷死,江陵“阖城老幼被虏入关”,后葬于颍陵,颍陵现存一对石兽(方旗庙石刻)。
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 1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