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次方寺丞韵

木落山凋水见涯,感时短发半苍华。 人陪桓大将军宴,谁管陶潜处士家。 砧动寒衣贫未剪,杯空邻酒贵难赊。 病身索漠如黄蝶,绕匝篱边未有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木落山凋:树木落叶,山林凋零。形容秋天景象。
  • 苍华:灰白色,这里指头发变白。
  • 桓大将军:东晋名将桓温 (huán wēn)。桓温常大宴宾客,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等典故。
  • 陶潜处士:指陶渊明,他隐居不仕,喜爱菊花,在九日重阳有许多与赏菊饮酒相关的故事。处士,指没有作官的读书人。
  • 砧(zhēn) :捣衣石,古代常于秋夜捣衣,为远方征人准备寒衣。砧动,表示开始准备寒衣了。
  • 赊(shē) :赊欠,这里指因酒价贵难以赊账买酒。
  • 索漠:形容兴致索然、消沉落寞的样子。
  • 绕匝:环绕一周。

翻译

树木落叶、山林凋零,秋水露出了涯岸,感叹时令更迭,我的头发大半已变得花白。人们都去陪伴桓温大将军参加盛宴,又有谁会关心陶渊明那样隐士的家境寒酸。捣衣石传来寒衣未裁剪的声响,我贫穷而无力操办;酒杯已空,可邻酒昂贵还难以赊来。我病弱的身体失落消沉如那枯黄的蝴蝶,绕着篱笆寻找,却连一朵菊花都没有看见。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抒发诗人内心的感慨。首联通过“木落山凋”的秋景与自身“短发半苍华”形成对照,传达出时光易逝、容颜老去的悲叹。颔联将众人围绕权贵宴乐的热闹与陶渊明这类处士的冷清处境相对比,含蓄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不满。颈联以“砧动寒衣未剪”体现家境贫寒,“杯空邻酒难赊”进一步强化生活的困窘,呈现出诗人生活的艰难处境。尾联诗人以“病身索漠”自比“黄蝶”,绕篱寻花不见,描绘出自己落寞愁闷的状态,流露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理想不得实现的寂寥,整首诗感情深沉,借景与事抒发自身复杂的人生境遇与心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在重阳节这一节日氛围中的凄凉况味。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初名灼,号后村,莆田人,初为靖安主薄,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应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有《后村先生大全集》。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 48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