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心泉

之子幽栖恨未深,飞泉来处有亭临。 觚悬木杪犹烦耳,易在床头且洗心。 夸士十浆须五馈,痴人一帚享千金。 箕山颍水应如故,太息巢由不可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之子:这个人。
  • 幽栖:指隐居。
  • (gū):古代一种用来书写的木简。
  • 木杪(miǎo):树梢。
  • :指《易经》。

翻译

这个人隐居的遗憾还不够深切,飞泉涌出处有亭子临近。挂在树梢的木简还让人觉得烦扰,放在床头的《易经》能够洗涤心灵。夸口的人十杯酒需要五次赠送,愚笨的人一把扫帚却能享有千金。箕山和颍水应该还像从前一样,叹息巢父和许由那样的隐士已不可寻。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心泉”展开,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隐居之处的景观和心境,通过对比夸士与痴人,揭示了不同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最后以箕山颍水的一如既往,以及对古代隐士难以追寻的慨叹结尾,反映出一种对过去理想境界的怀念。整体意境清幽,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些许无奈。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初名灼,号后村,莆田人,初为靖安主薄,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应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有《后村先生大全集》。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 48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