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歌
十年著脚走四方,胡不归来兮襄阳。襄阳真是用武国,上下吴蜀天中央。
铜鞮坊里弓作市,八邑田熟麦当粮。一条路入秦陇去,落日彷佛见太行。
土风沉浑士奇杰,呜呜酒后歌声发。歌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买剑倾家赀,市马托生死。科举非不好,行都兮万里。
人言边人尽粗材,卧龙高卧不肯来。杜甫诗成米芾写,二三子亦英雄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著脚:落脚、涉足。
- 用武国:适合用兵作战的地方 。
- 铜鞮(dī)坊:地名,在襄阳。
- 八邑:指襄阳所属的多个县邑。
- 秦陇:古代指陕西、甘肃一带。
- 太行:太行山。
- 土风:地方风俗。
- 沉浑:深沉浑厚。
- 行都:帝王出行时所住之地,这里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 边人:指边疆地区的人。
- 粗材:平庸、才能低下的人(这里是反话) 。
- 卧龙:指诸葛亮,这里代指有才华的人。
- 米芾(f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 二三子:这里指像杜甫、米芾这样的人物 。
翻译
十年来我踏足四方奔走不停,为何还不回到襄阳这一片土地。襄阳真是个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它处在吴地与蜀地之间,恰是天下的中央位置。 铜鞮坊里弓箭交易十分兴盛,如同集市一般热闹,襄阳所属八县土地肥沃,庄稼成熟时麦子可以充当粮食。一条道路向着陕西甘肃方向延伸而去,在落日余晖中,仿佛能远远地望见太行山。 襄阳的风俗深沉厚重,此地人才杰出,酒后人们会发出呜呜的歌声。唱到人们坚定信念就能战胜自然的力量,沦陷已久的半壁江山早该摆脱金朝的统治啊。 人们不惜倾家荡产去购买宝剑,买马以寄托生死与共的战斗豪情。科举制度并非不好,可都城在万里之外(难以依靠科举实现抱负)。 有人说边疆地区的人都是粗俗之才,可像诸葛亮那样的卧龙豪杰却在此高卧不肯出山(实指人才未得重用)。襄阳有杜甫在此留下诗词,米芾在此留下笔墨,这些人可都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襄阳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深厚的风土人情以及此地杰出的人才。开篇用呼唤的口吻,表达对襄阳这片土地的向往与情感,引出下文对襄阳的全方位描写。强调襄阳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性,凸显其军事价值。诗中描写襄阳当地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展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诗人借助对襄阳人才的颂扬以及对边疆局势的感慨,抒发渴望人才得以重用、恢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既体现出对襄阳的赞美与热爱,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担忧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