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
淘金乱川绿,发䓞烧山红。
自为天一隅,奚翅地十同。
米贱衣弗费,四民罕全功。
功夫到华卉,未至浇淳风。
老梅委林莽,洛佩遗丁东。
茶华新移根,脱命斤斧中。
焉知贲然者,秋毫皆苍穹。
观物弗之察,吾欲问黄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淘金:古代开采黄金的一种方法,这里是比喻提炼事物精华。
- 乱川:形容河流众多或水流湍急。
- 䓞(lěi):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指山上的植被。
- 烧山红:可能是指某种植物在秋季燃烧时呈现的红色。
- 天一隅:指天地间的一小部分,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在的一方天地。
- 奚翅:何止,表示更进一步的意思。
- 四民:古代社会通常指士、农、工、商四个阶层。
- 华卉:花卉的总称,这里可能指美好的事物或人才。
- 浇淳风:浇灌淳朴的风气,比喻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
- 老梅委林莽:老梅凋零,落在丛林之中。
- 洛佩:古代乐器名,这里可能指某种音乐声。
- 脱命:逃脱死亡的命运。
- 斤斧:斧头,这里指砍伐。
- 贲然:光彩夺目的样子。
-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最细小的毛,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
- 黄熊:古人认为黄熊是智慧的象征,此处可能暗示寻求智慧的解答。
翻译
在湍急的河流中淘洗出黄金的精华,山间的植被燃烧呈现出一片火红。自以为身处天地的一角,哪里只是地面与天空相同。粮食便宜衣物无需花费太多,但百姓很少能有完整的收获。只有到了培育出优秀人才的地步,才算是真正改变了风气。老梅凋零于丛林,古老的乐器声在山谷回荡。新移植的茶树,从砍伐的危险中逃脱。谁能料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却蕴藏着巨大的价值?观察万物不深入探究,我想向智慧的黄熊询问答案。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间百态,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他关注民生疾苦,赞美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忽视微小事物的价值。诗人以老梅和新茶的生存经历象征生命的坚韧与新生,而"观物弗之察"则揭示出他对世间现象的深刻洞察力,最后借黄熊这一象征智慧的形象,表达出寻求真理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深厚的哲学素养。

魏了翁
宋邛州蒲江人,字华父,号鹤山。宁宗庆元五年进士。累知嘉定府。史弥远入相,了翁力辞召命,居白鹤山授徒讲学。历知汉州、眉州,在蜀凡十七年。入为兵部郎中,至权工部侍郎。遭诬劾降三官,靖州居住。后复职,擢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筑城修武备,兴学校。曾上章论十弊,召还,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后除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卒谥文靖。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师友雅言》等。
► 1081篇诗文
魏了翁的其他作品
- 《 次韵谯仲甫致政闻南迁见寄 》 —— [ 宋 ] 魏了翁
- 《 某偶为木犀有赋遂蒙别驾诸丈光和盈轴因惟晋以后名科第曰折桂两无相关至近世则又以木犀之别种有岩桂之名其实非桂也遂并为一物辄为二木讼冤呈诸丈一笑 》 —— [ 宋 ] 魏了翁
- 《 翌日约客有和者再用韵四首 》 —— [ 宋 ] 魏了翁
- 《 射殿引诸班出官人拽垛子 》 —— [ 宋 ] 魏了翁
- 《 题苏文忠与邓安惠西山唱和 》 —— [ 宋 ] 魏了翁
- 《 鹧鸪天 · 次韵刘左史光祖自和去年元夕词 》 —— [ 宋 ] 魏了翁
- 《 九月丁亥秋祀毕劳农北郊苏提干 》 —— [ 宋 ] 魏了翁
- 《 贺新郎 · 九日席上呈诸友 》 —— [ 宋 ] 魏了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