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文信大悲颂

通身是眼,不见自己。 欲见自己,频掣驴耳。 通身是手,不解著鞭。 白牛懒惰,空打车辕。 通身是佛,顶戴弥陀。 头上安头,笑杀涪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沙弥(shā mí):指初出家的年轻僧人。
  • (chè):拉,拽。
  • 涪皤(fú pó):宋时黄庭坚对一位长老的称呼,文中用以自我调侃。

翻译

自己浑身都是眼,却看不到自己本身。想要看到自己,就得频繁地拉拽驴耳朵。自己浑身都是手,却不懂得如何挥鞭。白牛懒散怠惰,白白地抽打那车辕。自己浑身都是佛,头顶上还戴着阿弥陀佛。这是头上再安头,要把涪皤笑死啦。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诗中运用了生动的形象和奇特的表达,传达出对自我认知和修行的思考。

“通身是眼,不见自己。欲见自己,频掣驴耳”,意味着人们常常对外在世界有敏锐的观察,却难以看清自己的内心。通过“频掣驴耳”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暗示了要想认识自己,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或角度。

“通身是手,不解著鞭。白牛懒惰,空打车辕”,则指出人们虽然有很多能力和潜力(通身是手),但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发挥和运用(不解著鞭),就像懒惰的白牛,即使车辕被空打,也不会主动前行。

“通身是佛,顶戴弥陀。头上安头,笑杀涪皤”,表达了一种对过度追求外在形式或表象的讽刺。认为如果已经意识到自己本具佛性(通身是佛),却还要在头顶上再戴上阿弥陀佛的像,这就是多余的、可笑的行为。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冲击力的语言,启发人们思考自我认知、能力的发挥以及对修行的正确态度,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示。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