筇竹颂

伟邛崃之美竹,初发迹于䍧牱。有山而不险,有水而无波。 金声而玉节,故贯四时而不改其柯。郭子遗我,扶余涧阿。 坐则倚胡床棐几,行则随青笠绿蓑。吾衰也久矣,视尔畏友。 予琢予磨,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则涪皤不负筇竹。 危而不扶,颠而不持,惟筇竹之负涪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邛崃:(qióng lái)山名,在今四川。
  • 䍧牱:(máng kē)古郡名。
  • 金声:指敲击金属声。
  • 玉节:玉制的符节,常用来形容竹子的美好品质。
  • :草木的枝茎。
  • 郭子:即郭熙,北宋画家。
  • 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坐具。
  • 棐几:(fěi jǐ)用榧木做的几案。
  • 涪皤:作者自指。

翻译

伟大的邛崃的美丽竹子,最初在䍧牱崭露头角。那里有山却不险峻,有水却没有波浪。有着金属般的声音和玉质的节操,所以历经四季而不改变它的枝茎。郭熙送给我,放置在山涧旁。坐着就倚靠胡床和棐几,行走就伴随着青色的斗笠和绿色的蓑衣。我已经衰老很久了,把它视为可敬畏的朋友。我雕琢我磨砺,百世之后等待圣人而不会迷惑,那么我涪皤也不会辜负这筇竹。危险时不去扶持,颠倒时不去把持,只有这筇竹能不负我涪皤。

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对筇竹的颂赞。诗中先描绘了筇竹的生长环境及特质,展现其坚韧美好。接着讲述了与筇竹相关的故事及自己与它的情谊。最后表达自己愿与筇竹相互陪伴、不负彼此的情感。整首诗通过对筇竹的赞美,也体现出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自己的人生态度。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生动地传达出对筇竹的喜爱与敬重之情。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