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暑岩

水墨古画山石屏,雷起龙蛇枯木藤。 石囊嵌空自宫室,六月卷簟来曲肱。 松风琴瑟心可写,水寒瓜李嚼明冰。 却登夏畦视耘耔,烘颜炙背栖苍蝇。 闻道九衢尘作雾,乌靴席帽如馈蒸。 归尝玉粒不敢饱,高车驷马何能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息暑岩: 古代文人夏日避暑之地,岩石清凉,可供休息纳凉。
  • 水墨古画山石屏: 指山水画风格的石壁,如水墨画般清新自然。
  • 雷起龙蛇: 雷雨中的山石纹理仿佛龙蛇腾跃,生动有力。
  • 枯木藤: 枯干的树木和攀附其上的藤蔓,增添了画面的沧桑感。
  • 石囊嵌空自宫室: 像石洞般的凹陷处,仿佛天然的居室。
  • 六月卷簟来曲肱: 六月炎热时分,人们会卷起竹席,抱臂而卧,享受清凉。
  • 松风琴瑟心可写: 松林间的微风吹过,如同琴瑟的声音,令人心情舒畅。
  • 水寒瓜李嚼明冰: 冰凉的瓜果,夏日解暑之物,滋味清甜。
  • 夏畦: 夏日田地里的小径,用于耕作。
  • 耘耔: 除草培土,农事活动。
  • 烘颜炙背栖苍蝇: 太阳照得人脸发烫,背上还有苍蝇盘旋,形容夏日炎炎。
  • 九衢尘作雾: 街道上尘土飞扬,如同雾气。
  • 乌靴席帽如馈蒸: 黑色的靴子和帽子,在高温下仿佛被蒸烤。
  • 玉粒: 精美的食物,此处指粮食。
  • 高车驷马: 达官贵人的出行方式,此处用来讽刺奢华。

翻译

这是一幅水墨画般的夏日岩壁,犹如古老的山石屏风,雷雨过后,山石上的纹理如龙蛇般生动。石壁中有个天然的洞穴,宛如宫殿,夏天时人们会卷起竹席,抱臂躺在那里乘凉。松林间微风拂过,如同琴瑟之声,让人心境宁静;冰冷的瓜果更是消暑良品。然后,他们走出岩洞,来到夏日田间,一边劳作一边驱赶着围绕在身上的苍蝇。街上尘土飞扬,酷热难耐,连黑色的靴子和帽子都仿佛被蒸熟了。即使吃到精美的食物,也不敢贪吃,因为那豪华的四轮马车更让人难以想象在这样的酷暑中乘坐。

赏析

黄庭坚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避暑图景,将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巧妙结合,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示了古人如何在炎炎夏日寻找清凉与宁静。诗人通过对水墨画般的山石、清凉的石洞、松风以及田间劳作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自然的亲近。同时,通过对都市生活的讽刺,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批判,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富有哲理。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