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渡:晋元帝司马睿等渡江南下,建立东晋政权,这里指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南宋政权。
- 草草:匆忙,仓促。(“草”读音:cǎo)
- 长沙:这里指东晋名臣陶侃,他曾在长沙任职,在国家艰难时有所作为。此处借指可以安慰时局艰难之人。
- 终风:大风,暴风。(“终”读音:zhōng)
- 霾(mái):大风扬起的尘土,这里作动词,指遮蔽。
- 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
- 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他曾在庐山组织莲社,弘扬佛法。
- 香火社:指佛教徒的结社。
-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这里指的是在金兵入侵后,仍然坚守宋朝文化传统的人。
- 文字禅:用诗文阐发禅理。
翻译
南宋的建立实在是仓促,期望有像陶侃那样的人来慰藉艰难的时局。 狂风大作,尘土遮蔽了天地四方,半夜时分连眼前的山都看不见了。 慧远的佛教结社,以及遗民们以文字阐释禅理。 虽然这些不是我这个老头子该管的事,但其中的幽深意趣还是值得观赏的。 松间的风声就像自然谱出的乐曲,我的琴都不必弹奏了。 客人来访想要畅所欲言,可是酒端上来了,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文化传承的关注。诗的前两句提到南宋建立的仓促以及对能缓解艰难时局之人的期望。接下来描绘了狂风蔽天的景象,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然后提到远公的香火社和遗民的文字禅,表现出在动荡时代人们对精神寄托的追求。诗人认为这些虽非自己所能左右,但其中的幽尚仍值得关注。“松风自度曲,我琴不须弹”,以松风自喻,体现出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感和超脱的心境。最后两句“客来欲开说,觞至不得言”,则描绘了一种欲言又止的情景,可能是因为时局的复杂和心情的沉重,使得话语在嘴边又难以表达。整首诗意境深邃,情感复杂,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担忧,又有对自然和文化的欣赏与尊重,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
黄庭坚的其他作品
- 《 戏答陈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二首 》 —— [ 宋 ] 黄庭坚
- 《 次韵师厚五月十六日视田悼李彦深 》 —— [ 宋 ] 黄庭坚
- 《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 》 —— [ 宋 ] 黄庭坚
- 《 减字木兰花 其七 私情 》 —— [ 宋 ] 黄庭坚
- 《 减字木兰花 其九 》 —— [ 宋 ] 黄庭坚
- 《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 》 —— [ 宋 ] 黄庭坚
- 《 次韵邵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 》 —— [ 宋 ] 黄庭坚
- 《 鹧鸪天 · 其二 》 —— [ 宋 ] 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