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辞 山鹧姑

· 王质
山鹧姑,山鹧姑,林深浓淡交荣枯。 钩辀格磔半云木,山谷转深声转孤。 沙易行,泥难行,蚤呼春暗回春明。 呜呼此友兮同所归,石藤屡罥道人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鹧姑:一种鸟,似鹧鸪。
  • 钩辀格磔(gōu zhōu gé zhé):形容鹧鸪的叫声。
  • :通“早”。
  • 罥(juàn):缠绕。

翻译

山鹧姑啊,山鹧姑,山林深处树木繁密,有的枝叶茂盛,有的枝叶凋零,它们交织在一起。山鹧姑在半空中的树林间发出“钩辀格磔”的叫声,山谷越幽深,那叫声就越发显得孤寂。走在沙地上容易前行,走在泥地中则困难重重。山鹧姑早早啼叫,似乎能让春天在暗暗之中又重归光明。唉,这样的友人啊,真想和你一同回归。那山间的石头旁、藤蔓屡屡缠绕住道人的衣衫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鹧姑所处的深山环境。开篇以“山鹧姑,山鹧姑”复沓的形式吟咏鸟名,既点明主题,又营造出一种质朴而深切的氛围。对山林景色“林深浓淡交荣枯”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山林中树木的不同状态,浓与淡、荣与枯相互交织,充满了自然的野趣。诗中突出描绘山鹧姑的叫声“钩辀格磔半云木,山谷转深声转孤”,鹧鸪叫声回荡在山林间,随着山谷的幽深而愈发孤寂,以声衬静,凸显了山林的幽静深邃。“沙易行,泥难行”看似写行路的难易,实则是借描写路途状况暗示生活的不同境遇。“蚤呼春暗回春明”赋予山鹧姑一种神奇的力量,仿佛它的叫声能扭转春天的明暗,充满了诗意和美好想象。最后“呜呼此友兮同所归,石藤屡罥道人衣”,诗人视山鹧姑为友人,流露出想要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石藤缠绕道人衣的画面,增加了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又略带羁绊的情境美。整首诗以鸟起兴,描绘山景,寄寓情感,充满自然情趣,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及山林生灵的喜爱与向往 。

王质

王质,字景文,号雪山,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出生。靖康之变后,迁徙兴国(今湖北阳新),二十三岁时游太学,与张孝祥父子有往来,与九江王阮齐名,王阮说:“听景文论古,如读郦道元《水经》,名川支川,贯穿周匝,无有间断”。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进士,张浚聘为幕僚。虞允文聘为幕属。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入京为太学正。博通经史,著《朴论》五十卷、《西征丛纪》、《雪山集》四十卷等。淳熙十六年卒。 ► 4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