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舍人还朝

· 陆游
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 酒醒客散独悽然,枕上屡挥忧国泪。 君如高光那可负,东都儿童作胡语。 常时念此气生瘿,况送公归觐明主。 皇天震怒贼得长,三年胡星失光芒。 旄头下扫在旦暮,嗟此大议知谁当。 公归上前勉画策,先取关中次河北。 尧舜尚不有百蛮,此贼何能穴中国。 黄扉甘泉多故人,定知不作白头新。 因公并寄千万意,早为神州清虏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嗜(shì)酒:特别喜欢喝酒。
  • 聊欲:姑且想要。
  • :遗忘。
  • 悽(qī)然:凄凉悲伤的样子。
  • 君如高光那可负高光:汉高祖刘邦与汉光武帝刘秀的并称,此处借指皇帝。这句意思是你有像对待刘邦、刘秀那样辅佐皇帝的才能,怎么能辜负皇帝的任用呢。
  • 东都儿童作胡语东都:指洛阳。这句是说在洛阳沦陷区连儿童都说胡人的语言了,极言沦陷区被敌人统治之久。
  • 生瘿(yǐng):脖子上长瘿瘤,这里形容气得脖子都好像要长瘤子了,极度愤怒的样子。
  • 觐(jìn):朝见君主。
  • 皇天震怒贼得长:上天已经震怒,可是敌人却还在发展壮大。
  • 三年胡星失光芒:连续三年敌人的气焰似乎有所收敛(胡星比喻金兵)。
  • 旄(máo)头:即昴宿,古代认为是胡星。这里指代金兵。在旦暮:表示时间很近,很快。
  • 大议:指恢复中原等重大的谋略。
  • 黄扉甘泉黄扉:宰相官署。 甘泉:宫殿名,这里代指朝廷。
  • 定知不作白头新:一定不会因为时间久了就关系疏远。白头新,指白发时才建立的新朋友,意为交情浅。

翻译

平日里我嗜好饮酒并非为了酒的滋味,只是想在沉醉中忘却世间的万千琐事。 酒醒之后宾客散去,只剩我独自凄凉悲伤,常常在枕头上因担忧国家命运而多次挥洒热泪。 你有辅佐一代英主的才能,怎可辜负圣上的期许?如今东都洛阳的儿童都学说胡人的话语。 常常想到这些我气得脖子生疼,更何况现在又要送你回去朝见圣上。 上天已然震怒,可贼寇却依然嚣张;连续三年胡人的气焰,虽说似有收敛。 平定金兵的胜利很快就会到来,可这恢复中原的大计不知该托付给谁? 你回到皇帝面前要尽力谋划良策,先收复关中地区,然后再进取河北。 古时的尧舜也不会让蛮夷肆意妄为,何况这些贼寇怎能盘踞在中国? 朝中的大臣们大多都是你的旧友,他们一定不会因时间久感情就生疏淡薄。 借着送你回去的这个机会,我托付你转达我对朋友们千万般心意,请尽早为国家扫尽金兵的尘烟,恢复大好河山。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送范舍人回朝时所作。诗中充分展现了陆游的爱国情怀。开篇从自己嗜酒只为忘事写起,引出忧国的主题,个人的忧闷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紧密相连。“君如高光那可负”一句对友人范舍人寄予厚望 ,提醒友人不可辜负圣上期望,同时以“东都儿童作胡语”描述沦陷区的惨状,表达对国土沦陷的痛心疾首。 “皇天震怒贼得长”等句感慨局势,既对敌人暂时的气焰嚣张感到愤慨,又期盼局势能快速扭转,收复中原。“公归上前勉画策”明确提出收复失地先关中后河北的战略,展现出作者对国家局势有清晰的战略构想。“黄扉甘泉多故人”既体现对友人回朝后人际关系的放心,又“因公并寄千万意,早为神州清虏尘”饱含对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渴望。整首诗情感激昂深沉,沉郁顿挫,将忧国之情、送别之意以及恢复中原的壮志豪情融为一体,感染力强,充分体现了陆游诗的爱国主题。

陆游

陆游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9399篇诗文